[實用新型]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93875.3 | 申請日: | 2012-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016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蔣峰;吉慧萍;梅桂林;蔣愛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恒豐波紋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27/06 | 分類號: | F16L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賴定真 |
| 地址: | 2255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維 球面 管道 補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補償裝置,尤其是一種管道之間可以實現相互彎折運動和相互轉動的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建材、熱力等行業一般都需要在管道中安裝使用三維管道補償器,三維管道補償器通常由兩個球型裝置和一個套筒裝置組成,球型裝置能夠作徑向角位移,套筒裝置能夠作軸向直線位移,三維管道補償器的偏轉角度大、軸向位移量大,能有效補償和吸收鍋爐等設備運行時產生的較大位移量。
現有電廠和水泥廠安裝的三維管道補償器一般都是針對煙風或煤粉管道設計的,三維管道補償器的結構相對復雜,制造和安裝都不方便,三維管道補償器的密封件使用三至五年就易發生泄漏現象,從而必須更換補償器,導致補償器的使用壽命短,維護和更換的工作量大,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以上現有三維管道補償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并且制造、安裝和維護都很方便的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包括相互獨立并且直徑相同的套管Ⅰ和套管Ⅱ,套管Ⅰ和套管Ⅱ通過外殼體相互連接,所述套管Ⅰ一端的外表面設有球面環Ⅰ,套管Ⅱ一端的外表面設有球面環Ⅱ,所述球面環Ⅰ和球面環Ⅱ套設在外殼體內,外殼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環;
所述球面環Ⅰ和球面環Ⅱ的外表面都設為圓弧形球面,球面環Ⅰ、球面環Ⅱ與外殼體之間分別設有密封圈;所述套管Ⅰ和套管Ⅱ之間相互隔開一定的間隙,使得套管Ⅰ與套管Ⅱ可以相互進行一定的彎折運動或相互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球面環Ⅰ和球面環Ⅱ的中間位置分別設有凹槽,兩個凹槽內分別設有O型密封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球面環Ⅰ與套管Ⅰ焊接連接,球面環Ⅱ與套管Ⅱ焊接連接,所述固定環通過螺栓與外殼體的端面連接和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套管Ⅰ與套管Ⅱ之間的間隙小于套管Ⅰ直徑的三分之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外殼體兩端的固定環與球面環Ⅰ和球面環Ⅱ之間分別設有運輸鎖緊螺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采用外殼體球面環、固定環和O型密封圈構成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補償器的偏轉角度位移量大、軸向位移量大,能有效補償和吸收管道設備運行時產生的較大位移。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方便實用,并且制造、安裝和維護都很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套管Ⅰ,2、固定環,3、螺栓,4、外殼體,5、O型密封圈,6、運輸鎖緊螺栓,7、球面環Ⅰ,8、套管Ⅱ,9球面環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包括相互獨立并且直徑相同的套管Ⅰ1和套管Ⅱ8,套管Ⅰ1和套管Ⅱ8通過圓管狀的外殼體4相互連接,套管Ⅰ1一端的外表面焊接有球面環Ⅰ7,套管Ⅱ8一端的外表面焊接有球面環Ⅱ9,所述球面環Ⅰ7和球面環Ⅱ9套設在外殼體4內,外殼體4的兩端分別設有固定環2。球面環Ⅰ7和球面環Ⅱ9的外表面都設為圓弧形球面,球面環Ⅰ7、球面環Ⅱ9與外殼體4之間分別設有密封圈;套管Ⅰ1和套管Ⅱ8之間相互隔開一定的間隙,使得套管Ⅰ1與套管Ⅱ8可以相互進行一定的彎折運動或相互轉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球面環Ⅰ7和球面環Ⅱ9的中間位置分別設有凹槽,兩個凹槽內分別設有O型密封圈5;所述固定環2通過螺栓3與外殼體4的端面連接和固定。所述套管Ⅰ1與套管Ⅱ8之間的間隙小于套管Ⅰ直徑的三分之一。
本實施例外殼體4兩端的固定環2與球面環Ⅰ7和球面環Ⅱ9之間還分別設有運輸鎖緊螺栓6,該結構主要用于在包裝和運輸過程中保護三維球面管道補償器,在補償器安裝到管道中的工作位置時,卸去運輸鎖緊螺栓6,本實用新型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恒豐波紋管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恒豐波紋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9387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