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分子生物學試驗專用大鼠皮下注射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92396.X | 申請日: | 2012-1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21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D7/00 | 分類號: | A61D7/00 |
| 代理公司: | 大慶市建華專利事務所 23119 | 代理人: | 王德志 |
| 地址: | 163319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子生物學 試驗 專用 大鼠 皮下 注射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醫學試驗輔助器械,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分子生物學試驗專用大鼠皮下注射器。
背景技術
在分子生物學的相關試驗研究的后期,需要將試驗得到的蛋白、病毒或者細菌等物質注射到大鼠的皮下,然后通過檢測大鼠的免疫水平,進而完成后續的研究。而通常在給大鼠進行皮下注射時,使用的均是由針頭、針筒、柱塞組成的普通注射器,受結構的局限,在皮下注射時,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一個人固定大鼠,另一個人一手拿注射器,另一只手抓緊大鼠的皮,進行皮下注射。兩個人操作,需要相互配合好,否則容易被大鼠咬傷。另外,兩個人操作也存在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分子生物學試驗專用大鼠皮下注射器,一個人即可完成大鼠的皮下注射,用于解決目前采用兩個人相互配合的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分子生物學試驗專用大鼠皮下注射器包括針頭、針筒、柱塞,所述的針筒外設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設置有滑道,針筒外壁上設置有與滑道配套使用的滾輪,滾輪位于滑道內并可在滑道內滑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針頭呈臺階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針頭的前端設有標記線。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一個人一手固定大鼠,另一只手即可完成皮下注射工作,同以往采用兩人相互配合完成皮下注射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中:1針頭、2針筒、3柱塞、4固定座、5滑道、6滾輪、7標記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分子生物學試驗專用大鼠皮下注射器包括針頭1、針筒2、柱塞3。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在于:針筒2外設置有固定座4,固定座4上設置有滑道5。針筒2外壁上設置有與滑道5配套使用的滾輪6,滾輪6與針筒2外壁可通過連桿連接,滾輪6位于滑道5內并可在滑道5內滑動。設置固定座4后,增加了一個支撐面,可使皮下注射更加穩固,一只手即可完成皮下注射,提高了工作效率。
考慮到有些時候注射的藥物量較大,針頭1需要插入較長的距離,為了在這個時候,針頭1還不會偏離皮下,誤插入較深的肌肉層或內臟器官內,可將針頭1設置呈臺階形。
另外,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使在皮下注射時,更加直觀地了解插入的深度,可在上述的針頭1的前端設置標記線7。通過標記線7的提示,使操作人員在皮下注射時很清晰準確地了解插入的深度。減少誤插入肌肉層或內臟器官的情況,提高試驗的成功率。
需要進行皮下注射時,操作人員一手帶上手套將大鼠固定后,另一只手手持注射器,首先緩慢地垂直插入皮下,通過標記線的提示,確定針尖是在皮下,此時將注射器緩慢地橫放下來與大鼠身軀一致,此時,固定座位于大鼠的身體上,并作為一個支撐面,向前推動注射器,推到一定位置后,再緩慢拔出,一邊拔出的過程中,一邊通過柱塞推出藥物。整個過程,一個操作人員即可完成,同以往的需要兩人相互配合才能皮下注射相比,提高了皮下注射的工作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未經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9239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眼鏡腿
- 下一篇:輸電鐵塔復合基礎錨固鉆機全方位移動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