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91168.0 | 申請日: | 2012-1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744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琪林;張昀;肖紅;范榮全;董斌;吳家林;田吉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H17/00 | 分類號: | 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啟龍 |
| 地址: | 61007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輸電 線路 桿塔 振動 監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電線路在線監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電網中輸電線路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一些輸電線路桿塔處在位于沿海地區、江河岸邊,為防止由于桿塔構件或焊接部位的磨損及疲勞破壞,以及塔體螺絲脫落、螺栓剪切變形等造成的線路運行事故發生,就需要及時掌握桿塔及桿件在風載荷等作用下的振幅和頻率,對桿塔健康狀態進行診斷,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
傳統的輸電線路桿塔振動檢查主要依靠運行人員進行周期性地巡視,雖能發現安全隱患,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性,缺乏在線實時監測的技術手段,在巡視真空期難以及時掌握線路桿塔振動的狀況,極易導致線路事故的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解決了目前對桿塔及桿件在風載荷等作用下的振幅和頻率的檢測手段落后,效率低而且誤差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包括由監控服務器模塊和無線通訊網關模塊組成的后臺檢測子系統,還包括由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和無線通訊模塊組成的數據采集終端子系統,所述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模塊、無線通訊模塊、無線通訊網關模塊和監控服務器模塊依次連接并且分別和電源模塊相連接。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數據采集模塊安裝在被測線路的桿塔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及時掌握桿塔及桿件在風載荷等作用下的振幅和頻率,對桿塔健康狀態進行診斷。一旦發現振動水平超標,可提示生產運行單位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防振措施,避免桿塔構件或焊接部位的磨損及疲勞破壞,以及塔體螺絲脫落、螺栓剪切變形等造成的線路運行事故,為桿塔振動進行在線監測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一個實施例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的一個實施例:一種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包括由監控服務器模塊和無線通訊網關模塊組成的后臺檢測子系統,還包括由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和無線通訊模塊組成的數據采集終端子系統,所述傳感器模塊、微處理器模塊、無線通訊模塊、無線通訊網關模塊和監控服務器模塊依次連接并且分別和電源模塊相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智能輸電線路桿塔振動監測系統的另一個實施例,數據采集模塊安裝在被測線路的桿塔上。
所述傳感器模塊可以通過振動傳感器來實現振動數據的采集。
盡管這里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未經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911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