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3D的光學立體貼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86224.1 | 申請日: | 2012-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58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于軍勝;周永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通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06 | 分類號: | B32B27/06;B32B7/12;G02B27/22 |
| 代理公司: | 江陰大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楊新勇 |
| 地址: | 2144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學 立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構造的3D光學立體貼膜,主要用于各種移動設備的3D顯示轉換和屏幕保護,屬于自由立體顯示和屏幕保護膜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3D光學立體貼膜領域,實現裸眼立體顯示貼膜的方法有兩種:柱透鏡式貼膜和光柵式貼膜。柱透鏡貼膜屬于微光貼膜,工藝上較復雜,制作成本較高,并且一旦制作完成,透鏡貼膜參數不易改變,與之相比,光柵式自由立體顯示貼膜具有易于制作、立體感效果突出的優勢。
但是,現在的光柵貼膜為進行與顯示屏的精準對齊,需要多次與顯示屏的貼合與剝離,對粘結層和透明膜材之間的粘結性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目前已有的3D光學立體貼膜是聚乙烯膜表層與膠水內層復合而成,其缺點是剝離時,內層的膠水會在表面膜上留有殘膠和殘膜,影響使用性能,聚乙烯膜表層和膠水也有可能剝離,并且現在流行的3D光學立體貼膜大多為平滑的表面,抗震性能不高,對材料的利用率也不高,于是提高3D光學立體貼膜的剝離整潔度、抗震性和成本節約都是目前3D光學立體貼膜需要優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3D光學立體貼膜由于需要貼附多次造成內層膠水與透明膜材的結合力降低和會在屏幕表層留有殘膜或殘膠的不足,還有進一步提升3D光學立體貼膜抗震性能與節約成本要求,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3D光學立體貼膜,該3D光學立體貼膜不僅具有自粘性,能保持表面的完好性與清潔度,而且粘結層表面具有納米級凹槽,能很大幅度提升粘結層與透明膜材層的接觸面積,提升結合力,防止在后期與顯示器反復貼合和剝離時造成粘結層與透明膜材層的分離,并且提升3D光學立體貼膜的抗震性能,同時響應節約成本要求。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3D的光學立體貼膜,包括光柵層,透明膜材層和粘結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柵層為起到立體顯示的作用等間隔排列的柵狀條紋,所述透明膜材層表面光滑;所述粘結層為聚烯烴塑性體樹脂膜層,上表面具有納米級凹槽,凹槽在貼合時形成小型氣囊。
其中,在共擠流延擠出機上擠出時,在透明膜材層與粘結層接觸的表面壓出隨機排列或陣列排列的納米級凹槽,直徑為1?nm~100?nm,密度可隨意設置,納米級凹槽起到增大接觸面積,提升粘結力,增強防護膜的抗震性能與節約成本要求。同時,粘結層采用的聚烯烴塑性體樹脂材料,其具有高表面能與自粘能力,不會留下殘膠與殘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光柵式貼膜可以隨時將普通顯示器轉換為裸眼立體顯示器,操作方便,效果突出。
2)透明膜材層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流延聚丙烯CPP、茂金屬聚乙烯mPE、嵌段聚丙烯或其相關改性材料,能很好的起到保護作用,在貼膜運輸、存儲、加工過程中不會被弄臟和劃傷。
3)粘結層上表面存在納米級凹槽,在貼合時增大了與透明膜材層的接觸面積,提升了粘結層與透明膜材層的結合力,防止在后期與顯示器反復貼合和剝離時造成粘結層與透明膜材層的分離,同時形成的小型氣囊會提高3D光學立體貼膜的抗震性能,同時也達到了節約成本的目標。
4)粘結層采用聚烯烴塑性體樹脂,其具有自粘性,并且具有比較高的表面能,從而揭開時不會留有殘膜,另外其不采用膠水,不會在表面留下殘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3D光學立體貼膜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3D光學立體貼膜(凹槽隨機式)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3D光學立體貼膜(凹槽陣列式)的俯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光柵層,2為透明膜材層,3為粘結層,4為納米級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2,采用特殊工藝在共擠流延擠出機上將低密度聚乙烯LDPE與聚烯烴塑性體樹脂進行共擠出成型,通過72小時的靜化后再進行分切成品。其中,在共擠流延擠出機上擠出時,在防護層與粘結層的表面壓出隨機排列的納米級凹槽,直徑為1?nm。最后在密度聚乙烯LDPE的另一側進行電子墨水光柵的制備。
實施例2
參見圖2,采用特殊工藝在共擠流延擠出機上將嵌段聚丙烯的改性材料與聚烯烴塑性體樹脂進行共擠出成型,通過72小時的靜化后再進行分切成品。其中,在共擠流延擠出機上擠出時,在防護層與粘結層的表面壓出隨機排列的納米級凹槽,直徑為10?nm。最后在嵌段聚丙烯的改性材料的另一側進行碳粉光柵的制備。
實施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通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陰通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862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