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隔物艾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83957.X | 申請日: | 2012-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23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潔;梁翻榮;文躍強;任玉蘭;李亭;馮躍;楊明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白鳳武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艾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醫藥器械,尤其涉及一種隔物艾灸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艾灸,有艾條和艾炷等,普通的操作方法是點燃后由醫生或者患者手持對身體病點懸灸,不易操作;傳統隔物灸需要手工制作大量姜片、蒜片、附子餅片和艾炷等,耗費人工和成本;在艾絨長時間的燃燒過程中,艾絨中心溫度逐漸升高,會容易造成對皮膚的燙燒等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隔物艾灸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實用新型包括艾絨、圓柱體形狀的藥物隔臺和不干膠貼片,所述藥物隔臺內設置有同軸向且錐頂開口的錐形腔體,所述艾絨置于所述錐形腔體內,以所述錐形腔體的錐底為下方,所述艾絨中的一部分通過所述錐形腔體的錐頂開口置于所述藥物隔臺的上面并形成艾絨錐尖,所述不干膠貼片安裝于所述藥物隔臺的外底面,所述藥物隔臺的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錐形腔體相通的通孔。
進一步,所述艾絨錐尖的高度為2-5mm。
所述艾絨錐尖的高度為3mm。
所述艾絨錐尖的高度為4mm。
進一步,所述通孔的直徑為1-3mm。
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mm。
進一步,所述不干膠貼片與艾絨底部之間的距離為3-5mm。
所述不干膠貼片與艾絨底部之間的距離為4mm。
具體地,所述藥物隔臺由附子餅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將附子餅設計成特定形狀,只需往內添注艾絨,簡便易行,省時省力,且每一個規模一致,利于臨床大面積推廣。
2、本實用新型將其放置在體表,不易滑落和側翻。
3、艾絨與不干膠貼片之間由圓柱體藥物隔臺設置了隔層,艾絨燃盡后其灰燼將不會直接接觸人體,利于操作和處理,且從根本上避免了燙傷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隔物艾灸裝置的剖視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隔物艾灸裝置的立體圖。
圖中:1—艾絨,2—通孔,3—藥物隔臺,4—不干膠貼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艾絨1、圓柱體形狀的藥物隔臺3和不干膠貼片4,藥物隔臺3由附子餅制成,且內部設置有同軸向且錐頂開口的錐形腔體,艾絨1置于錐形腔體內,以錐形腔體的錐底為下方,艾絨1中的一部分通過錐形腔體的錐頂開口置于藥物隔臺3的上面并形成艾絨1的錐尖,艾絨1的錐尖高度為3mm,不干膠貼片4安裝于藥物隔臺3的外底面,不干膠貼片4與艾絨1底部之間的距離為4mm,藥物隔臺3的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與錐形腔體相通的通孔2,通孔2的直徑為2mm。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通過用附子餅制成內設錐形腔體的圓柱體藥物隔臺3,且藥物隔臺3的圓周設置有多個與錐形腔體相通的通孔2,將艾絨1填充于錐形腔體內,且艾絨1中的一部分通過錐形腔體的錐頂開口置于所述藥物隔臺3的上面并形成艾絨1錐尖,在藥物隔臺3的下端安裝不干膠貼片4,使用時將隔物艾灸裝置的不干膠貼片4的一端貼于患病點的皮膚上,點燃艾絨1,能夠防止艾絨1燃燒時對皮膚的燙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未經成都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8395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