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漏防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82051.6 | 申請日: | 2012-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92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秦俊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俊德 |
| 主分類號: | E03F5/04 | 分類號: | E03F5/04;E03F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7251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漏 防水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地漏防水結構,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地漏結構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其先在地面上預留一根50mm的PVC管材1’做地漏之用,然后做找平層2’并將找平層抹光,之后做防水層3’,做完防水層之后試水,不漏水即可貼地磚4’。
然而,上述地漏結構存在如下缺陷:PVC管材1’和聚氨酯防水涂料不親和,兩者只能臨時粘接,待聚氨酯防水涂料干結或者硬化時,PVC管根就會漏水。再有就是貼地磚4’時,PVC管材1’的高度往往預留不準確,高的一般需要截去到地磚4’以下40mm左右,所以不易操作。另外,施工時容易碰撞PVC管材1’,導致PVC管材1’和聚氨酯防水涂料裂開,造成一定的漏水隱患。
因此,為避免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構的地漏防水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易漏水的地漏防水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地漏防水結構,其包括頂板、找平層、大管、防水層、小管、地漏、粘磚砂漿層以及地磚;其中,所述找平層設置于頂板上;所述大管豎直插入頂板中;所述防水層設置于找平層的上表面,該防水層延伸入大管內;所述防水層上依次設有所述粘磚砂漿層和地磚;所述小管一端固定于粘磚砂漿層內,另一端插入大管內;所述地漏亦固定于粘磚砂漿層內,并和小管相對接。
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大管為直徑75mm的PVC管;所述小管為直徑50m?m的PVC管。
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還設置為:所述大管為直徑100mm的PVC管;所述小管為直徑50mm的PVC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通過增設一大管,并將防水層做到大管的內壁,形成了一個類似底下帶小孔的盆子,從而使該地漏防水結構不易漏水,使用安全且壽命長,并解決了以往防水層上地漏口水平面以下存水無處排放的弊病。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地漏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另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地漏防水結構,其由頂板1、找平層2、大管3、防水層4、小管5、地漏6、粘磚砂漿層7以及地磚8等幾部分組成。
其中,所述頂板1為建筑物的樓面板。所述找平層2設置于頂板1上。
所述大管3豎直插入頂板1中,該大管3具體為直徑75mm的PVC管。
所述防水層4設置于找平層2的上表面,該防水層2延伸入大管3內。于所述防水層4上依次設有所述粘磚砂漿層7和地磚8。
所述小管5具體為直徑50mm的PVC管,其一端固定于粘磚砂漿層7內,另一端插入大管3內。
所述地漏6亦固定于粘磚砂漿層7內,并和小管5相對接。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3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該實施方式的大管3為直徑100mm的PVC管;所述小管5為直徑50mm的PVC管。
本實用新型的地漏防水結構通過增設一大管3,并將防水層4做到大管3的內壁,形成了一個類似底下帶小孔的盆子,從而使該地漏防水結構不易漏水,使用安全且壽命長,并解決了以往防水層上地漏口水平面以下存水無處排放的弊病。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俊德,未經秦俊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820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抽油井光桿減震裝置
- 下一篇:一種具有廢水利用系統的節約型洗手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