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行車座管電池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9069.0 | 申請日: | 2012-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665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木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木榮 |
| 主分類號: | B62M6/90 | 分類號: | B62M6/90;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鄭永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行 車座 電池 固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行車座管電池固定裝置,詳而言之為能將外接電池固定于自行車座管內,且可快速拆離外接電池而不傷及座管與外接電池,一種實用性極佳的實用新型。
背景技術
在這自行車興盛的時代里,并配合科技的進步,使得自行車逐漸提供騎乘者知曉各項狀況,例如:騎乘時間、哩數、自行車轉速、自行車來令片溫度等狀況,甚至還可以偵測騎乘者的心跳、體溫或卡路里等體能狀態,讓騎乘者于騎乘運動間不會因突發狀況而叨擾騎乘的心情與時間。
在騎乘時為了知曉上述的狀態,仰賴的就是一些電子儀器設備,而這些電子儀器無法通過市電提供所需的電力來源,所以必須利用外接電池提供電力才得以運作,然而,一般在自行車上為了提供外接電池的裝設,則必須在自行車車體上裝設有袋子讓外接電池所容置,請參閱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M358634「電動輔助自行車蓄電池袋」,其包含有兩可裝容蓄電池的袋體,袋體具一防雨罩蓋,而將袋口拉煉裝置藏蓋于內,兩袋體背部上方相對設有可結合調整單元以供置放于后座架上;在其中一袋體背部設有兩自黏扣帶,相對該自黏扣帶的袋體上設有可穿合的口型框,而可供穿合于前車桿上;另于背部設有可環繞支撐后座架支架的第三自黏扣帶,借此,可依車型及使用的需要,將蓄電池固定于后座架或前車桿上,為其特征。
上述即為一般現有用來裝設外接電池的方式,為了避免外接電池直接受到風吹、日曬或雨淋等情形,而造成導電不良或生銹損壞,進而利用袋體裝設外接電池,以隔絕外接電池受到外界因素所影響,但是此方式卻易占據自行車上的空間,且增加了自行車整體重量。因次,相關業者為了解決上述的缺點,進而推想出一種避免外接電池外露,又不占據自行車空間的方式,是利用自行車車架體具中空的特性,將外接電池縮小放置入車架體內,并有效利用空間且解決上述的缺點。
請參閱中國臺灣專利公開號201215534「可將電池隱藏于中管的電動自行車架」,是包含有一車架主體、一電池以及一封閉件,車架主體具有一中管,中管具有一容室,容室是用來容置電池,且容室于中管頂端形成有一開口,封閉件是封閉此一開口。
上述為相關業者所推想出的方法,利用車架體的空間來裝設電池,以避免增加自行車的重量,且降低占據的空間,但是,利用車架體內的空間來裝設外接電池卻存有一項問題,就在于要如何將電池固定于車架體內,避免掉落到最底部,導致日后無法取出,而市面上大多利用具黏性的膠體黏固,要不然就在車架體內裝設C型扣環以抵住外接電池,但是,當需要拆卸外接電池時,則會因為必須先將膠體或C型扣環清除及拔離,而導致容易傷害到車架體與外接電池。故,相關業者必須再詳加思考并加以改善,才可符合大眾所需的使用。
有鑒于上述兩項技術的缺點,本發明人利用許多時間投入研究相關知識,并加以比較各項優劣,且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并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于推出一種「自行車座管電池固定裝置」,其改善以往外接電池固定于自行車車架體內時,因利用膠體或C型扣環的固定,在拆卸時易損傷到外接電池與自行車車架體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無法有效固定外接電池于自行車車架體內,且通過膠體或C型扣環的定位,易造成在拆卸外接電池時,自行車車架體與外接電池的損壞的缺點,而提供一種自行車座管電池固定裝置,能將外接電池固定于自行車座管內,且可快速拆離外接電池而不傷及座管與外接電池。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行車座管電池固定裝置,是固定電池于座管內,而其包括一管件、一帽套及一外套件,其中:
該管件內貫通有一置納通道;
該帽套包括一組接部,該組接部一端組設于管件的置納通道,另一端則凸伸有一抓持塊,且該抓持塊凸露于座管外,另設有一管線通道貫通組接部與抓持塊,且該管線通道與置納通道相連通,而電池置設于置納通道內,且正極部位靠抵于管線通道;
該外套件位于座管內與管件間,且緊密套束于管件外周。
本實用新型自行車座管電池固定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下列技術特征:
*該管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凸段、一第二凸段及一位于第一、第二凸段間的頸段,而該外套件套束于頸段外周,且限位于該第一、第二凸段間。
*該頸段由連接第一凸段的一端漸擴至連接第二凸段的一端,且該第一凸段與第二凸段皆外伸于頸段外周。
*該管件的置納通道內壁對應帽套設有一內螺段,而帽套的組接部外周則設有一外螺段與內螺段相互螺合。
*該帽套內的管線通道內壁凸伸有一階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木榮,未經李木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90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