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疊邊式油水混合機油冷卻器芯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6969.X | 申請日: | 2012-1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30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韋世寶;盧呈強;羅通;蒙正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林坤達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5/00 | 分類號: | F01M5/00 |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海城區佳旺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傅啟英 |
| 地址: | 537005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疊邊式 油水 混合 機油 冷卻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冷卻循環系統技術,主要由原來整體釬焊的咬邊結構且油水分開機油冷卻器芯,改進為疊邊釬焊且油水共用一個芯體。
背景技術
疊邊式油水混合機油冷卻器芯是基于我公司長期對機油冷卻器芯出現的質量問題匯總分析后,為提高產品質量及提高產品冷卻性能發掘出的項目。其主要通過疊邊式來提高冷卻器芯體的焊縫水平,從而達到提高產品可靠性;通過油水混合共用一個芯體來形成油流及冷卻水流都形成紊流,從而達到提高產品散熱效果。此種結構特別適合使用大功率柴油機的冷卻系統。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原來整體釬焊的咬邊結構,且油水分開機油冷卻器芯,改進為疊邊式釬焊和油水共用一個芯體。
為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疊邊式油水混合機油冷卻器芯,包括連接板、芯片、封板、翅片、實心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芯片、上芯片、下芯片和實心片設有斜面邊蓋,所述的下封板、底芯片、上芯片、下芯片兩端對應設有油道與水道,所述的翅片內均布設有方形齒,對應底芯片設有油道,所述的下封板底面設有連接板A、連接板B,所述的實心片上面放置上封板。所述的底芯片與上芯片之間放置翅片與隔圈;所述的實心片與下芯片之間放置焊片與翅片和隔圈釬焊;所述的上芯片與下芯片均布有小焊點,上芯片與下芯片的油道放置銅圈和墊塊釬焊;所述的上芯片與下芯片一起相隔疊放,釬焊成不同層數的產品;所述的底芯片、上芯片、下芯片與實心片蓋邊成一定角度,裝配時蓋邊朝向一致。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疊邊式釬焊,不但裝配簡單,且利于釬焊焊縫的穩定,有效地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機油冷卻器芯采用油道水道集于一體的設計方式,機油和冷卻水在各自的流道中形成紊流,且相對運動,從而大幅度提高機油冷卻器芯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下封板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底芯片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芯片主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下芯片主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隔圈主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翅片主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焊片主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墊塊主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三維簡易爆炸圖。
在圖1~圖11中,連接板A(1)、連接板B(2)、下封板(3)、油道(4)、水道(5)、底芯片(6)、上芯片(7)、下芯片(8)、隔圈(9)、翅片(10)、焊片(11)、小焊點(12)、實心片(13)、?上封板(14)、墊塊(15)、銅圈(16)、方形齒(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參照圖1至圖11所示,一種疊邊式油水混合機油冷卻器芯,包括連接板、芯片、封板、翅片、實心片,其中,所述的底芯片6、上芯片7、下芯片8和實心片13設有斜面邊蓋,所述的下封板3、底芯片6、上芯片7、下芯片8兩端對應設有油道4與水道5,所述的翅片10內均布設有方形齒17,對應底芯片6設有油道4,所述的下封板3底面設有連接板A1、連接板B2,所述的實心片13上面放置上封板14。所述的底芯片6與上芯片7之間放置翅片10與隔圈9。所述的實心片13與下芯片8之間放置焊片11與翅片10和隔圈9釬焊。所述的上芯片7與下芯片8均布有小焊點12,上芯片7與下芯片8的油道4放置銅圈16和墊塊15釬焊。所述的上芯片7與下芯片8一起相隔疊放,釬焊成不同層數的產品。所述的底芯片6、上芯片7、下芯片8與實心片13蓋邊成一定角度,裝配時蓋邊朝向一致。
機油冷卻器芯總成由一定數量的芯片層和配套隔圈以及安裝法蘭或安裝底板通過其接觸面放少量純銅做釬料,在高溫1250℃的真空爐中銅熔化粘附在兩個連接體之間,從而達到無縫密封連接的目的。采用層與層之間通過疊邊結構進行釬焊,從而增加焊縫面積,提高釬焊質量來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本發明的測試效果如下:
通過50萬次耐壓力脈沖試驗和200小時臺架試驗。可達到的性能指標:1、產品在1500KPa干燥氣壓下歷時3分鐘,未出現滲漏、鼓泡和嚴重變形等現象;2、產品通過油溫94~96℃、油壓0~2000KPa、脈沖頻率2Hz的50萬次脈沖試驗;3、散熱量:≥78kW;進油溫度120℃,進水溫度85℃;4、機油壓力降<200KPa;?5、流量:機油250L/min,冷卻水500L/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林坤達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西玉林坤達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696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菠蘿果味苦蕎茶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反枝莧葉茶及其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