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加固的框架填充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6452.0 | 申請日: | 2012-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457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鄧明科;梁興文;代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B2/56 | 分類號: | E04B2/56;E04B1/98;E04F1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 地址: | 71005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延性 纖維 混凝土 加固 框架 填充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抗震與加固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加固框架填充墻。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一種廣泛用于賓館、學校、辦公樓等建筑物的抗側力結構。框架填充墻是框架結構房屋的圍護墻和隔墻,一般均為非承重墻。汶川地震的震害調查結果表明,由于填充墻具有較大的側向剛度,承擔了較大的地震作用,但墻體本身的變形能力較差,使得填充墻的破壞嚴重,甚至發生倒塌,引起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在我國框架結構的應用相當廣泛,因此對框架填充墻的加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從宏觀震害和試驗研究中發現,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墻的開裂和倒塌,主要由于框架填充墻的抗剪強度和變形能力不足。
常用的框架填充墻加固技術有增大截面法、外包型鋼法和鋼筋網面層加固法等。上述加固補強技術整體水平比較落后,施工方法和工藝比較復雜,對加固后框架填充墻的受力性能提高不明顯,且加固成本較高。因此,需要尋求一種能有效改善框架填充墻的抗震性能,尤其是變形能力的加固方法,以避免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墻發生脆性破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加固的框架填充墻,該框架填充墻采用較高強度和韌性的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對框架填充墻形成包裹,又通過短鋼筋進行內部加固,既對框架填充墻產生較大的橫向主動約束力,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抗剪強度,又可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性,有效抑制框架填充墻的開裂,極大地改善框架填充墻自身的變形能力,從而顯著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性和抗震性能,有效地減輕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墻的破壞程度。本實用新型具有種加固效果好、施工簡單且成本低的優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加固的框架填充墻,包括橫向的框架梁、豎向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和豎向的框架柱之間設置框架填充墻,其特征在于,在框架填充墻豎向灰縫中埋有若干根短鋼筋;在框架填充墻外表面涂覆有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將框架填充墻和所有的短鋼筋包覆。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其他技術特征:
相鄰的短鋼筋之間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均為300mm,短鋼筋的直徑為10mm。
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的厚度為20~4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特點:
(1)本實用新型在框架填充墻體豎向灰縫內植入短鋼筋,既方便施工,又可增強框架填充墻和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之間的粘結性能,保證框架填充墻與面層共同工作。
(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高延性纖維混凝土是一種具有高強度、高延性、高耐久性和高耐損傷能力的生態建筑材料。可有效避免框架填充墻發生脆性破壞,顯著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性與抗震性能。
(3)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高延性纖維混凝土,能充分發揮其約束作用,經濟性較好,且面層厚度較薄,對原有結構的影響較小。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中各代碼表示:1-框架梁、2-框架柱、3-框架填充墻、4-短鋼筋、5-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考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加固的框架填充墻,包括橫向的框架梁1、豎向的框架柱2,所述框架梁1和豎向的框架柱2之間設置框架填充墻3框架填充墻3長度為4.5m,高度為3.3m,厚度為240mm。在框架填充墻3豎向灰縫中埋入的短鋼筋4;在框架填充墻3外表面涂覆有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5,其厚度為20mm,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5將框架填充墻3和所有短鋼筋4報復。其中,短鋼筋4的直徑為10mm,長度為120mm,短鋼筋4突出框架填充墻3表面20mm;高延性纖維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砂、PVA纖維和水按1:1:0.76:0.58比例配置而成,且其中添加有聚羧酸高效減水劑,粉煤灰為Ⅰ級粉煤灰。
該實施例的加固裝置按如下施工步驟進行:
首先,在框架填充墻3表面的豎向灰縫中植入短鋼筋;相鄰短鋼筋4間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為300mm;
然后,在框架填充墻3表面均勻涂覆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5,該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5將框架填充墻3和短鋼筋4包覆。
本實用新型利用短鋼筋和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加固框架填充墻,利用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抗剪性能和抗震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短鋼筋和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的共同作用,既能對框架填充墻產生較大的橫向主動約束力,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抗剪強度,又可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性,有效抑制框架填充墻的開裂,極大地改善框架填充墻自身的變形能力,從而顯著提高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性和抗震性能,有效地減輕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墻的破壞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64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