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統的隧道通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3004.5 | 申請日: | 2012-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461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羅燕萍;胡自林;余玨;張悅;王迪軍;王靜偉;羅輝;韓瑤;彭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00 | 分類號: | E21F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羅毅萍 |
| 地址: | 51001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地下 公共交通 系統 隧道 通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隧道通風系統,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適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統的隧道通風系統。
背景技術
參閱圖1,現有傳統的地鐵隧道通風系統技術,每個車站兩側的車站區間上均設置2個活塞風亭2以及1個排風亭3,并設置可逆隧道風機5(左右兩端1用1備,共4臺)和相應的風閥6。風機風量為60m3/s,全壓900Pa。在車站左右端各設置一臺單向軸流風機,每臺排風量為40m3/s,全壓550Pa,采用變頻運行;同時,左右線的進出站端各設置2條活塞風道4及活塞風亭2,即每個車站設置4個活塞風亭2。
現有隧道通風系統配置較為完整,包括隧道風機5考慮備用,設備相對較多,整個系統共設4臺隧道風機5,2臺車站排熱風機10,同時設置13個電動風閥6及10臺消聲器,而且風道面積要求較大,占地較大,平均每站活塞風道4面積約500m2(具體跟車站和風亭布置有關),使得車站需要較大的面積作為通風機房面積,平均每站隧道風機5房約410m2(補充隧道通風系統機房的面積)。導致不僅土建費用高,占用地面面積大,其中活塞風亭2凈面積為80m2,排熱風亭面積約20m2,協調工作量大。而且征地拆遷困難且花費大,因此如何簡化系統成了難點和重點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統的隧道通風系統,適用于車站間距離較短,車站規模較小的地鐵線路,其有效的減少了活塞風井的數量,不僅降低了土建費用和設備投資,還大大減少了占用的地面面積,突破原有地鐵車站必須每站均設置活塞風亭和隧道風機的慣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適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統的隧道通風系統,包括地鐵,所述地鐵包括車站和隧道區間,所述地鐵線路端部一個或兩個車站和其他相鄰的車站之間設置活塞風亭組,每個所述車站均設置有排風亭,所述活塞風亭組包括兩個活塞風亭,所述活塞風亭組之間設置兩個或多個車站。
進一步,所述活塞風亭設有和所述地鐵線路連通的活塞風道。
進一步,所述活塞風道內設置隧道風機和風閥。
進一步,所述排風亭和所述車站之間設置隧道風機和風閥。
進一步,所述中間車站之間的隧道區間內設置射流風機。
進一步,所述隧道區間內設置單渡線,所述單渡線設置活塞風亭。
進一步,所述隧道區間內設置雙渡線,所述雙渡線設置一座活塞風亭。
進一步,每個車站的排風亭和所述地鐵線路連接處設置排熱風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有效的減少了活塞風井的數量,同時減少了車站設置隧道風機的數量,不僅降低了土建費用和設備投資,還大大減少了占用的地面面積,從而減少地面拆遷與協調工作量,加快了工程進度與降低實施難度,適用于車站間距離較短等類似的公共交通系統、地下公交系統,以及敷設于城市中心等用地緊張區域的地鐵線路。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傳統(常規)采用的車站隧道通風系統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地下公共交通系統的隧道通風系統的示意圖;
圖3是一具體實施例的隧道通風系統圖。
其中,1——地鐵線路;????2——活塞風亭;
??????3——排風亭;??????4——活塞風道;
??????5——隧道風機;????6——風閥;
??????7——射流風機;????8——單渡線;
??????9——雙渡線;??????10——排熱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30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