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提高離心泵汽蝕性能的吸入口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2699.5 | 申請日: | 2012-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34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厚林;董亮;代翠;王勇;王凱;談明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D29/66 | 分類號: | F04D29/66;F04D2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離心泵 汽蝕 性能 吸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離心泵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提高離心泵汽蝕性能的吸入口。
背景技術
在離心泵中,汽蝕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汽蝕會導致葉片的破壞、誘發振動與噪聲、降低效率,從而增加泵的使用和維護成本。汽蝕產生的主要原因:當泵處于大流量運行時,葉輪吸入口出現流體回流漩渦,部分流體由吸入段進入,流至葉輪入口處由于無法進入葉輪,會在葉輪吸入口前產生紊流、漩渦,而由于漩渦的產生,使得流體內部壓力降低,溫度上升,從而出現汽蝕現象。
經檢索,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專利申請有:防汽蝕離心泵(公開號:CN101968064A),將少量高壓水引回到葉輪入口,并通過噴嘴對葉輪入口低壓區引射,提高葉輪入口的低壓區壓力,從而避免泵汽蝕的發生,但高壓液體被引入入口后,和入口液體混合一體,造成打液量降低,從而影響泵的工作效率。
抗汽蝕雙吸中開式離心泵(公開號:CN102042232A),葉輪兩側設有誘導輪,誘導輪上設有無掠角的錐形螺旋葉片,使得葉片進口角和出口角易調整,抗汽蝕性能好,但需要改變現有結構,制造和安裝較為復雜。
抑制液體機械葉片中汽蝕產生及流動分離的方法(公開號:CN101734345A),在葉片前緣或葉片上容易產生汽蝕或流動分離的低壓區,安裝運動表面,致使葉片表面局部運動,從而實現汽蝕及分離流動的抑制或控制,但加工制造較為復雜,且由于改變原有的葉片結構,故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離心泵處于小流量點工況下,泵的汽蝕性能較差、泵的效率低,提出了一種提高離心泵汽蝕性能的吸入口,在不影響效率的前提下能夠降低泵的汽蝕余量。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高離心泵汽蝕性能的吸入口,包括用于降低汽蝕余量的回流套。在泵入口與葉輪入口之間(即吸入流道)增加回流套,將回流套放置于距離葉輪進口處0.5倍葉輪進口直徑處,即回流套外側一端距泵入口處的外沿的距離為0.5倍葉輪進口直徑長度,防止回流套中液體對于葉輪進口流場的影響。回流套為內外兩層圓環狀內環和外環組成,回流套內環的內徑與泵流道尺寸一致,回流套內環的外徑與泵體泵入口處尺寸一致,內環與外環之間的間隙為回流套外徑的二十分之一,為回水的流動通道,內環的軸向兩端各比外環短回流套外徑的二十分之一長度,為回水的進出口;內環與外環之間有4個立方體支撐連接內環與外環;同時,在回流套中間的圓周方向均布4個螺紋孔,將回流套(2)通過螺絲與泵入口固定防止回流套縱向串動,在回流套靠近泵進口方向打均布4個螺紋孔,將回流套(2)通過螺絲與泵入口固定防止回流套軸向串動。
當泵處于大流量點運行時,流入介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經隔套內徑直接流入葉輪入口,另一部分液體由泵體與隔套之間間隙流入葉輪入口,由于原水力未有改動,故不會影響介質流入葉輪,泵效率沒有任何變化,同時,由于隔套的存在將介質中的氣體破碎與介質充分混合,起到了減小汽蝕作用,有效地保護了葉輪口環及密封。而當泵處于較小流量點運行時,多余部分介質經回流套回流至泵體入口處,此時泵體入口處總流量未發生變化,且流體未出現加速后減速的現象,因此不會出現漩渦;同時,由于回流流體壓力促使葉輪入口流體壓力升高,提高泵抗汽蝕的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回流套的三維示意圖。
圖2為大流量時回水套工作示意圖。
圖3為小流量時回水套工作示意圖。
圖中:1.泵體,2.回水套,3.葉輪,4.葉輪螺母,5.泵蓋,6.機械密封,7.泵軸。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本發明所述的離心式入口結構包括用于降低汽蝕余量的回流套,回流套為內外兩層圓環狀內環和外環組成,回流套內環的內徑與泵流道尺寸一致,回流套內環的外徑與泵體泵入口處尺寸一致,內環與外環之間的間隙為回流套外徑的二十分之一,為回水的流動通道,內環的軸向兩端各比外環短回流套外徑的二十分之一長度,為回水的進出口;內環與外環之間有4個立方體支撐連接內環與外環。本發明所述離心泵的其他結構和以往離心泵的結構相同,不再贅述。
結合圖2,泵處于較大流量點運行時,流入介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經隔套內徑直接流入葉輪入口,另一部分液體由泵體與隔套之間間隙流入葉輪入口,由于原水力未有改動,故不會影響介質流入葉輪,泵效率沒有任何變化,同時,由于隔套的存在將介質中的氣體破碎與介質充分混合,起到了減小氣穴作用并有效地保護了葉輪口環及密封。
結合圖3,在泵的進口處于泵入口與葉輪入口之間(即吸入流道)增加回流套后流至葉輪入口介質,多余部分介質經回流套回流至泵體入口處。此時泵體入口處總流量未發生變化,由于介質未出現加速后減速的現象,不會出現漩渦。最終振動和汽蝕現象消失。并且回流介質壓力促使葉輪入口介質壓力升高,提高了泵的抗汽蝕的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269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定位調節的路面切割機
- 下一篇:一種小型路面平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