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繼控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1822.1 | 申請日: | 2012-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13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蕾;黃紅兵;葉大革;王彥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12/761;H04L12/7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310007***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繼 控制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中繼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調度軟交換系統是以軟交換技術為基礎的調度系統。在調度軟交換系統中的核心構架為呼叫處理平臺,而呼叫處理平臺中的核心部件為呼叫處理器,它負責呼叫處理平臺中調度電話的注冊和歸屬,系統的號段管理、撥號分析等工作。
對于跨呼叫處理器的呼叫處理,傳統的中繼撥號方式是在每個呼叫處理器之間建立語音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中繼。由于呼叫處理器數量眾多,因此,傳統作法需要建立兩兩之間的互聯SIP中繼及撥號規則,部署的工作量太大。并且,一旦有新的呼叫處理器加入,還需要在新增呼叫處理器與其它呼叫處理器之間建立互聯SIP中繼及撥號規則,因此,同樣存在部署工作量太大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中繼控制系統,以解決現傳統中繼方式部署工作量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繼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平面;所述控制平面包括至少一個智能節點設備,每一智能節點設備上注冊有至少一個呼叫處理器作為該智能節點設備的本地客戶端;
任一智能節點設備與其他智能節點設備相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與所述智能節點設備一一對應的路由計算節點設備,所述路由計算節點設備用于計算備份路由,并向控制平面內的所有其他路由計算節點設備發布所述備份路由。
優選的,所述智能節點設備與路由計算節點設備集成一體。
優選的,所述中繼控制系統還包括語音中繼網關,所述語音中繼網關與智能節點設備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語音中繼網關和所述智能節點設備集成于路由器中。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當呼叫處理器的撥號規則等發生更新,可由智能節點設備向其他智能節點設備發布。由于至少一個呼叫處理器注冊在智能節點設備上,因此,智能節點設備的數量要少于呼叫處理器的數量,從而減少了工作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繼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繼控制系統各設備協作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播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單播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平面的消息報文;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平面的另一消息報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繼控制系統的一種結構,其包括控制平面,而控制平面又可包括至少一個智能節點設備101。其中,每一智能節點設備101上注冊有至少一個呼叫處理器102作為該智能節點設備的本地客戶端,任一智能節點設備102與其他智能節點設備102相連接。
上述智能節點設備102可用于,當任一本地客戶端的注冊信息發生更新時,向控制平面內的所有其他智能節點發布更新后的注冊信息。其中,注冊信息可包括該本地客戶端的號段、撥號規則和SIP中繼信息中的至少一個。
也就是說,請參見圖2,當任一本地客戶端的注冊信息發生更新時,智能節點設備101向控制平面內的所有其他智能節點設備101發布更新后的注冊信息,再由其他智能節點設備將更新后的注冊信息發布至自身的本地客戶端。
由此可見,當呼叫處理器的撥號規則等發生更新,由智能節點設備向其他智能節點設備發布。由于至少一個呼叫處理器注冊在智能節點設備上,因此,智能節點設備的數量要少于呼叫處理器的數量,從而減少了工作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未經浙江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18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