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過電纜封隔器坐封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1745.X | 申請日: | 2012-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28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立平;于小龍;左凱;劉禹銘;張吉江;傅文偉;魏愛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督監理技術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3/06 | 分類號: | E21B23/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東***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纜 封隔器坐封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石油、天然氣完井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過電纜封隔器坐封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油田生產過程中過電纜封隔器的座封有兩種方式:其一,為采用鋼絲投堵密封工作筒座封過電纜封隔器,其作業過程是通過鋼絲將密封堵頭投入連接在過電纜封隔器下方的與之相匹配的密封工作筒中,兩者通過孔軸過盈配合實現密封,并在此阻斷流體下行,實現過電纜封隔器的座封。當過電纜封隔器座封完畢,需要進行返排采油作業時,需要再次進行鋼絲作業將堵頭取出。采用前述座封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鋼絲投堵增加了作業時間及作業成本,部分平臺還需要占用鉆臺時間,同時增加了作業風險。其二,為采用電泵上接單流閥憋壓座封過電纜封隔器,單流閥應用于稠油井中,常對洗井作業帶來困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降低使用成本且可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的過電纜封隔器坐封工具。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過電纜封隔器坐封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密封筒、球座、球座上護蓋和外套筒,所述上端密封筒與外套筒螺紋連接,所述上端密封筒與外套筒的連接處通過密封圈密封;所述上端密封筒內裝有球座,所述球座通過剪切銷釘與上端密封筒固定,在球座內設有鋼球。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球座上端通過螺釘裝有球座上護蓋。
所述上端密封筒壁上制有限位槽。
所述球座上裝有用于球座限位的漲卡塊和漲壓簧。
所述上端密封筒與球座之間通過4個剪切銷釘固定。
所述上端密封筒的采油孔與球座上護蓋之間的距離大于球座本身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座封過電纜封隔器時無需下入坐落接頭,可省去鋼絲投堵作業程序;相比單流閥,可增大采油有效過流面積;修井作業時,給洗井帶來了方便。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并可大幅度降低作業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端密封筒;1-1、限位槽;2、下端堵頭;3、外套筒;4、球座;5、球座上護蓋;6、漲卡塊;7、漲壓簧;8、固定銷;9、剪切銷釘;10、壓蓋螺釘;11、不銹鋼球;12、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過電纜封隔器坐封工具,包括上端密封筒1、球座4、球座上護蓋5和外套筒3,所述上端密封筒靠近一端的外壁通過螺紋與外套筒連接,并通過固定銷8固定;在上端密封筒另一端部連接有下端堵頭2。所述上端密封筒與外套筒的連接處設有0型密封圈密封12,所述上端密封筒內裝有球座4,所述球座通過剪切銷釘9與上端密封筒固定。本實施例中,所述球座采用不銹鋼球座,所述上端密封筒與不銹鋼球座之間通過4個剪切銷釘固定。
在不銹鋼球座內設有不銹鋼鋼球11,所述不銹鋼球座上端通過壓蓋螺釘10裝有球座上護蓋。在上端密封筒壁上制有限位槽1-1,所述不銹鋼球座裝有用于不銹鋼球座4限位的漲卡塊6和漲壓簧7,所述漲壓簧7在漲卡塊6未進入限位槽1-1之前被漲卡塊6和上端密封筒1壓縮。所述上端密封筒的采油孔與球座上護蓋之間的距離大于不銹鋼球座本身的長度。
當需要座封過電纜封隔器時,可直接灌液并打壓至過電纜封隔器座封額定壓力座封過電纜封隔器。
過電纜封隔器座封完畢后,當需要采油作業時,繼續打壓,當壓力達到和超過剪切銷釘9的剪切值時,不銹鋼球座4連同球座上護蓋5,漲卡塊6,漲壓簧7,不銹鋼球11整體下行,當漲卡塊6下行至限位槽1-1時,漲壓簧7解除壓縮將漲卡塊6推入限位槽1-1內,并緊緊卡在上端密封筒的限位槽1-1內,以防止采油時不銹球座上行。當實行采油作業時,油通過上端密封筒1與外套筒3的環空及不銹鋼球座4的內徑進入油管,不銹鋼球座被剪切后通過漲壓簧將漲卡塊定位在上端密封筒內,防止采油時不銹鋼球座上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督監理技術分公司,未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督監理技術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174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