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71060.5 | 申請日: | 2012-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127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韋蔚;霍俊;羅衛東;江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絡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7/10 | 分類號: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陳健 |
| 地址: | 518001 廣東省深圳市羅***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用型 條碼 讀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數據識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速遞、物流等行業,條碼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工業用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個人數字終端)都集成有條碼閱讀器,而如果要將PDA都進行更換的話,成本是巨大的。
另外,也有一些小規模的物流公司將智能手機等智能手持終端做為PDA使用,雖然手機攝像頭可以支持條碼識別,但是識別的速度和準確度無法與專業條碼器相比。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適用于所有智能終端的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包括:
一微控制器;
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的條碼掃描模塊;
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的、將所述條碼掃描模塊掃描到的條碼信息輸出至外部智能終端的通信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條碼掃描模塊包括具有一維條碼掃描和/或二維條碼掃描功能的條碼掃描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塊包括下列接口中的至少一種:音頻接口、USB接口、藍牙接口、RS232串行接口。
進一步地,所述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還包括:
一電源模塊,與所述微控制器、條碼掃描模塊、通信模塊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電源模塊包括可更換電池。
進一步地,所述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還包括:
一提示模塊,與所述微控制器連接,所述條碼掃描模塊識別條碼后進行提示。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將條碼讀取裝置獨立于智能終端之外,以外設的方式實現具有條碼識別功能的智能終端來識別條碼,不管智能終端本身是否帶有條碼識別功能都可以和本條碼讀取裝置配合使用,因此通用性很強。
附圖說明
圖1是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提供的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進行條碼讀取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的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1獨立于平板電腦2、PDA3、智能手機4等智能終端之外,用于讀取條碼信息并將讀取到的信息傳輸至平板電腦2、PDA?3、智能手機4等智能終端,圖1中一無線方式示出了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1與平板電腦2、PDA?3、智能手機4之間的條碼信息傳輸方式,當然也可以采用有線傳輸方式實現。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1不僅可以與圖1中示出的平板電腦2、PDA?3、智能手機4等手持式或便攜式的終端配合使用,也可以與大型的終端相配合。
參照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用型條碼讀取裝置1至少包括微控制器11、通訊模塊12、條碼掃描模塊13,通訊模塊12和條碼掃描模塊13均與微控制器11連接。條碼掃描模塊13用于讀取條碼信息,然后由通訊模塊12將讀取到的條碼信息輸出至如圖1所示的平板電腦2、PDA?3、智能手機4等智能終端。
其中,微控制器11可采用MCU實現,條碼掃描模塊13可以包括一維條碼掃描模塊131,用于識別一維條碼信息,如Code?39、Code?93、Code?128、UPC/EAN/JAN、Code?2of?5、Code?11、Codabar、MSI?Plessey、GS1DataBar,Telepen、Trioptic等也可以包括二維條碼掃描模塊132,用于識別二維條碼信息,如PDF417、MicroPDF417、QR?Code,Micro?QR?Code、Data?Matrix、Aztec?Code、Maxicode、Codablock、Composite?Code、POSTNET、PLANET、UPU、Intelligent?Mail等,還可以同時包括二者。條碼掃描模塊13的光源類型可以采用激光二極管,掃描模式可以為光電線型掃描(一維條碼)或影像式(二維條碼),以手動或自動的方式觸發掃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絡道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106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