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工具的防滲漏油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220565766.0 | 申請日: | 2012-10-30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855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發明(設計)人: | 張勤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通達電器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25F5/00 | 分類號: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2100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工具 防滲 漏油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結構密封,具體是指一種電動工具的防滲漏油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動工具的電機運行過程中,由于在電機帶動下會產生一定風壓,尤其是在電機軸端處,傳動機構內的油脂會在風壓的作用下從電機的機殼出風口處飛出,出現油脂滲漏現象,因此需要經常對傳動機構進行上油維護,否則將影響電機內部齒輪的使用壽命。現有防漏油措施主要采取兩種方式:1、在電機前軸承前端或后端加骨架密封圈;2、在電機前軸承室與軸承之間加O型密封圈。上述第一種方式存在成本高且沒有把油脂甩回到齒輪箱的功能等缺點;第二種方式則不能阻止油脂從軸承游隙或軸與軸承之間滲漏到齒輪箱另一側(出風口處),同時無法實現把油脂甩回到齒輪箱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工具的防滲漏油裝置,可以防止電機軸端的漏油現象發生,同時還可以將油脂甩回到齒輪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電動工具的防滲漏油裝置,包括由一中間蓋隔開的傳動機構和動力機構,所述的動力機構中包括一電樞軸,所述的電樞軸穿過中間蓋和傳動機構中的齒輪連接,所述的中間蓋和電樞軸之間設有甩油圈。在電樞軸的帶動下,甩油圈隨電機同步高速旋轉,甩油圈不僅可以密封中間蓋和電樞軸的連接處,還能把從傳動機構內飛濺來的油脂甩回。
作為優選,所述的甩油圈呈T字型,包括中空的圓柱和連接在圓柱上的蓋體,所述的圓柱套在所述的電樞軸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甩油圈的蓋體外側設有由蓋體中心向外輻射的凸棱。
作為優選,所述的凸棱有四條并且均布在所述的蓋體上。轉動的凸棱可以將傳動機構內飛濺出來的油脂甩回。
作為優選,所述的甩油圈的蓋體內側上設有一圈凸環,所述的中間蓋上設有與所述的凸環配合的凹槽。
作為優選,所述的凸環和所述的凹槽組成迷宮。在凸環和凹槽的配合下,即使機器靜放油脂也很難穿過中間蓋和甩油圈,提高了潤滑脂的利用率。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設有了甩油圈,不僅可以密封中間蓋和電樞軸的連接處,還能把從傳動機構內飛濺來的油脂甩回;甩油圈和中間蓋采用了凸環和凹槽的配合,可以有效防止油脂穿過中間蓋和甩油圈,提高了潤滑脂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甩油圈的外側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甩油圈的內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電動工具的防滲漏油裝置,包括由一中間蓋1隔開的傳動機構和動力機構,所述的動力機構中包括一電樞軸2,所述的電樞軸2穿過中間蓋1和傳動機構中的齒輪3連接,所述的中間蓋1和電樞軸2之間設有甩油圈4。在電樞軸的帶動下,甩油圈4隨電機同步高速旋轉,甩油圈4不僅可以密封中間蓋1和電樞軸2的連接處,還能把從傳動機構內飛濺來的油脂甩回。
參見圖2,所述的甩油圈4的蓋體外側設有由蓋體中心向外輻射的凸棱41。所述的凸棱41有四條并且均布在所述的蓋體上。
參見圖1和圖3,所述的甩油圈4呈T字型,包括中空的圓柱43和連接在圓柱上的蓋體,所述的圓柱43套在所述的電樞軸2上。所述的甩油圈4的蓋體內側上設有一圈凸環42,所述的甩油圈4的蓋體內側上設有一圈凸環42,所述的中間蓋1上設有與所述的凸環42配合的凹槽11。所述的凸環42和所述的凹槽11組成迷宮,在凸環42和凹槽11的配合組成的迷宮結構下,可以有效防止油脂穿過中間蓋1和甩油圈4,提高了潤滑脂的利用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通達電器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通達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657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