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減震器活塞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64909.6 | 申請日: | 2012-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76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高靜;袁代華;鄧金智;斯明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9/32 | 分類號: | F16F9/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華典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豐;楊保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減震器 活塞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減震器,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減震器活塞桿。
背景技術
為緩和與衰減在行駛過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沖擊和振動,保證行車的平穩性、操作穩定性和舒適性,提高零部件使用壽命,車輛上一般均設置有減震器裝置,它是車輛減震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減震器有多種類型,其中液力減震器的使用較為普遍。
液力減震器的工作原理是當車架(或車身)和車橋間震動而出現相對運動時,減震器的活塞上下移動,減震器腔內的油液反復地從一個腔經過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個腔內,此時孔壁和油液見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間的內摩擦對震動形成阻尼力,使汽車震動能夠轉化為油液熱能,再由減震器散發到大氣中,達到減震的效果。
然而減震器重要零部件的失效會導致車輛減震系統功能下降或喪失。在液力減震器中,活塞桿因阻尼力而承受交變的拉—壓載荷作用,因此屬于疲勞易損件。在減震器設計中一般都會進行活塞桿的疲勞強度計算,當由于加工制造和使用中的種種問題,常導致活塞桿的早期疲勞斷裂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減震器活塞桿早期疲勞斷裂失效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減震器活塞桿,
能有效的避免活塞桿早期疲勞斷裂失效的出現,提高活塞桿的使用壽命。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減震器活塞桿,包括活塞桿桿身和活塞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桿身和活塞桿底座為一整體,所述活塞桿桿身與活塞桿底座連接處設有過渡圓角,所述過渡圓角半徑R為4—6mm。
優選地,所述過渡圓角半徑為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器活塞桿,包括活塞桿桿身和活塞桿底座,活塞桿桿身和活塞桿底座為一整體結構,在活塞桿桿身與活塞桿底座連接處設有過渡圓角,降低了活塞桿桿身與活塞桿底座連接處的應力,避免活塞桿早期疲勞斷裂失效的出現,提高活塞桿的使用壽命。
二、本實用新型的過渡圓角的半徑為5mm,經試驗表明,既能保持活塞桿的強度,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活塞桿桿身與活塞桿底座連接處的應力,提高活塞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為活塞桿桿身,2為活塞桿底座,3為過渡圓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經實驗表明,車輛減震器活塞桿的早期疲勞斷裂失效出現在活塞桿桿身與活塞桿底座的連接處,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斷裂處進行應力分析,對現有的活塞桿進行改進。
結合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活塞桿桿身1和活塞桿底座2,活塞桿桿身1和活塞桿底座2為一整體,活塞桿桿身1與活塞桿底座2連接處設有過渡圓角3。
根據應力分析結構,當活塞桿根部沒有過渡圓角時,活塞桿桿身1與活塞桿底座2連接處的最大軸向應力為780MPa;當加工有R5的過渡圓角時,活塞桿桿身1與活塞桿底座2連接處的最大軸向應力為497MPa,應力集中系數由2.62降低到1.67。大大降低了活塞桿1與活塞桿底座2連接處的應力,從而提高活塞桿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活塞桿材質為40Cr,經調質處理,熱處理工藝為850—86℃油淬,420—440℃回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649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懸索橋主纜鋼絲束股生產的標準鋼絲排絲架
- 下一篇:旋轉式鋼絲放線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