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聲屏障頂端降噪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60902.7 | 申請日: | 2012-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133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樸太善 | 申請(專利權)人: | 樸太善 |
| 主分類號: | E01F8/00 | 分類號: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萬桂斌 |
| 地址: | 266107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屏障 頂端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輕軌或鐵路交通的經過空氣傳導的聲屏障頂端噪聲干涉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頂端降噪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代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從源頭上控制交通噪聲使其達到噪聲排放標準是難以實現的,通用的有效治理措施是在靠近交通噪聲源位置設置聲屏障,聲屏障的工程聲學效果通常由聲屏障的高度所決定。
目前聲屏障應用中存在如下不足:1)其高度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對越過聲屏障頂端的繞射聲難以治理,聲屏障頂端成為二次噪聲源;2)在治理交通噪聲的聲屏障工程中,超過旅客視線高度的聲屏障會阻隔旅客視野,使旅客產生視覺乏味、疲勞及不適感;3)高速運行的交通工具、尤其是高速運行的列車產生的氣動力(速度風)與不通透的聲屏障墻體相互作用,影響列車運行和結構物安全;4)高速運行的列車產生的下部噪聲在相對平行的聲屏障和列車側面之間多次反射,在聲屏障頂部形成集中聲源繞過聲屏障頂端,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聲屏障的實際降噪效果;5)隨著聲屏障高度的增加,其工程成本大幅提高,且頂端增加的單位高度聲屏障相對于下方相同單位高度聲屏障,其性價比大幅降低。
現有技術中在聲屏障頂部有采用共振方式降噪的,如2009年11月4日授權公告的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為CN201339164Y,其公開了一種新型道路聲屏障,其第一層板、第二層板、第三層板兩側端固定在立柱上,第一層板、第二層板之間留有距離組成空腔體,第一層板、第二層板、第三層板的板面上均布吸聲孔,第二層板、第三層板之間填充吸聲材料。其降噪效果雖然較好,但跟現有的降噪聲屏障沒有什么區別,仍然存在聲屏障上述的缺陷。使用時受列車風的影響較大,且其安裝的偏心矩較大,安裝不牢固,造成不安全因素。
現有技術中在聲屏障頂部有采用干涉方式降噪的,如2011年2月2日授權公告的中國專利申請,公告號為CN201730057U,其公開了一種類似的公路或輕軌交通降噪裝置,其在一個包括多面體的筒體內部間隔設有反射腔室,各個反射腔室的上端面開口于筒體上表面,其余各端面皆封閉;反射腔室內部中空;相鄰的反射腔室之間通過頻導板間隔。其改善了安裝偏心矩及列車風影響等問題,對中低頻噪聲具有較好的降噪效果。但是由于外形尺寸等的限制,反射腔室不是豎直平行,有的是彎折結構,對應單頻噪聲的降噪效果出現異常。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能夠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聲屏障頂端的降噪裝置,其可以很好的將聲源傳播的噪聲降低,尤其是對聲屏障頂端的二次噪聲源,有很好的寬頻降噪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其包括多面體的筒體,筒體內部間隔設有干涉腔室,各干涉腔室的上端面開口于筒體的上表面,其余各端面皆封閉;干涉腔室內部中空;相鄰的干涉腔室通過頻導板間隔,且干涉腔室均豎直設置。
本降噪裝置區別于目前使用的隔聲降噪類產品。本降噪裝置應用同頻率相位相反或接近相反聲波相干涉消減原理,使噪聲源中部分噪聲通過干涉腔室再回到原噪聲場中進行同頻干涉消聲,是屬于無源消聲的聲屏障頂端降噪器。本降噪裝置的干涉腔室按噪聲源特定頻率的1/4波長設置腔深,使進入該干涉腔室的某一頻率噪聲經反射在該降噪裝置開口處與同頻率的聲波相位正好或接近相反,相互干涉使降噪裝置開口處該頻率聲壓趨于零。不同腔室深度對應的多個頻率和奇數倍的多個頻率聲壓趨于零,達到寬頻降噪效果。
筒體的高度以聲源側為基準,由筒體一側至另一側遞增,筒體上表面呈流線形。筒體的形狀不限定,流線形設計降低了列車風對本裝置的影響。干涉腔室的底端為完全封閉的反射面,由于相鄰頻導板平行設置,各干涉腔室均豎直且互相平行,使其對應目標頻率噪聲的控制更加精準、有效。
相鄰的頻導板平行設置,且相鄰頻導板的間距為5-20cm。
各干涉腔室的深度不同,分別對應相應的頻率噪聲。干涉腔室的深度為5-60cm。
干涉腔室底部均設有排水孔,排水孔可將進入干涉腔室內的水充分排出,可有效避免積水對筒體的損壞和對聲波的影響。
每個干涉腔室中沿筒體長度方向設有間隔板,相鄰間隔板的間距為5-25cm,這樣可以保證進入干涉腔室內的聲波都是正入射或者接近正入射,提高降噪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樸太善,未經樸太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6090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