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溫控器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57478.0 | 申請日: | 2012-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688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鑫帆銅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9/10 | 分類號: | F24D19/10;F24D19/08 |
| 代理公司: | 臺州藍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梅安溪 |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控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混水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溫控器總成。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混水系統的散熱器采暖管路系統中包括四通閥、溫控裝置、排氣閥,溫控裝置和排氣閥各自安裝在一個座體上,這兩個座體、四通閥再通過管子相連接形成串聯管路,其中溫控裝置安裝到座體上的溫控裝置腔上,溫控裝置的瓣膜與溫控裝置腔的底壁相配合,通過改變閥瓣相對于溫控裝置腔的底壁的位置從而實現流量控制;排氣閥安裝到座體上的排氣閥腔上,通過改變閥瓣相對于排氣閥腔的底壁的位置從而實現排放管道內的氣體。采用這種結構,由于溫控裝置和排氣閥安裝在不同的座體上,須分多次將該座體連接到管路上,安裝不方便;其有多個座體,則耗材多增加成本;再者,四通閥、溫控裝置、排氣閥三者之間均有管子,也就是說,四通閥、溫控裝置、排氣閥分布位置較為分散,而該管路采用隱藏方式安裝在室內,在檢修時需大面積地拆卸覆蓋在其上的覆蓋物,造成檢修不方便,檢修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安裝方便地溫控器總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溫控器總成,包括溫控裝置、排氣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該溫控裝置和排氣裝置的座體,該座體具有進水腔、溫控裝置腔、出水腔、排氣裝置腔、排氣口,進水腔通過溫控裝置腔與出水腔相連通,溫控裝置安裝在溫控裝置腔上,排氣裝置腔與出水腔相連通,排氣裝置安裝在排氣裝置腔上,排氣口通過排氣裝置腔與出水腔相連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溫控裝置腔與進水腔相垂直并位于進水腔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排氣裝置腔與出水腔相垂直并位于出水腔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排氣口與排氣裝置腔相垂直并位于排氣裝置腔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排氣口的開口朝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還包括四通閥,該四通閥與座體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溫控器總成采用了座體的結構,其用來溫控裝置和排氣裝置。將該溫控器總成運用到混水系統中在一次裝配后,在管路中就形成了流量控制并且具有了排氣功能,使得安裝更方便;再者,溫控裝置和排氣裝置裝配到一個座體上,其位置分布較為集中,便于檢修;這種結構的溫控器總成自身結構較為緊湊、生產成本低。進一步地,該溫控器總成還包括四通閥結構,使得結構更加緊湊、方裝更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2;為方便描述將溫控裝置所在的方位定義為上方,出水腔的所朝的方向定義為下方。
一種溫控器總成,包括溫控裝置1、排氣裝置2,還包括用于安裝該溫控裝置和排氣裝置的座體3。該座體3具有進水腔31、溫控裝置腔32、出水腔33、排氣裝置腔34、排氣口35。進水腔31通過溫控裝置腔32與出水腔33相連通,溫控裝置1安裝在溫控裝置腔32上,即溫控裝置用于控制熱介質從進水腔流到出水腔的流量。排氣裝置腔34與出水腔33相連通,排氣裝置2安裝在排氣裝置腔34上,排氣口35通過排氣裝置腔34與出水腔33相連通,即排氣裝置用于排放管道中的氣體使氣體從排氣口排放出去。其中,溫控裝置由電熱執行器和閥門形成。如圖2所示,排氣裝置是手動式排氣閥。當然,排氣裝置也可以是自動式排氣閥。由溫控裝置、排氣裝置和座體形成一個溫控器總成,將該溫控器總成運用到混水系統中在一次裝配后,在管路中就形成了流量控制并且具有了排氣功能,使得安裝更方便;再者,溫控裝置和排氣裝置裝配到一個座體上,其位置分布較為集中,便于檢修。
溫控裝置腔32與進水腔31相垂直并位于進水腔31的上方。作為本實施例的直接變形,溫控裝置腔與進水腔之間采用其它角度、溫控裝置腔位于進水腔的其它方位。
排氣裝置腔34與出水腔33相垂直并位于出水腔33的上方。作為本實施例的直接變形,排氣裝置腔與出水腔之間采用其它角度、溫排氣裝置腔位于出水腔的其它方位。
排氣口35與排氣裝置腔34相垂直并位于排氣裝置腔34的上方。作為本實施例的直接變形,排氣口與排氣裝置腔之間采用其它角度、排氣口位于排氣裝置腔的其它方位。
排氣口35的開口朝上。排氣口35也可以朝向其它方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鑫帆銅業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鑫帆銅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574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