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56827.7 | 申請日: | 2012-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161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鄺志偉;張國文;周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M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趙百令;劉大玲 |
| 地址: | 545007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振動 試驗臺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性能檢測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
背景技術
編碼器:是將信號或數據進行編制、轉換為可用以通訊、傳輸和存儲的信號形式的設備。
凸輪軸:裝有一個或多個凸輪的軸。
振動試驗臺:是一種用于模擬玩具、電子、家具、包裝、汽車零部件以及其它涉及到運輸的產品和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檢測其產品的耐振性能的裝置。
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則是專門用于測試汽車振動性能的平臺,在現有技術中提供的較為典型的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中,包括動力裝置,動力裝置用于為平臺振動提供動力,動力裝置的輸出端多采用凸輪軸,凸輪軸的軸端加裝有檢測儀器——編碼器,通過編碼器的檢測反饋給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的中控系統,通過中控系統反饋給動力裝置(電機)來調整動力裝置的輸入轉速,從而到達理論的輸出效果。
在現有技術中,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中的編碼器與凸輪軸端聯接為硬聯接,在振動試驗過程中因平臺振動頻率較高、振幅較大等因素,使得編碼器易出現轉動受阻情況,導致傳輸數據失真降低測試的可靠性。
綜上所述,如何提高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測試數據的可靠性,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該汽車振動試驗臺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提高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測試數據的可靠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包括凸輪軸和編碼器,所述凸輪軸的一端為用于與所述編碼器連接的連接軸端,所述連接軸端通過萬向節與所述編碼器連接。
優選地,所述萬向節為十字萬向節。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軸承座,所述軸承座具有支撐軸承,所述連接軸端穿過所述支撐軸承與所述編碼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用于對汽車進行整車振動測試,包括凸輪軸和編碼器,凸輪軸的一端為用于與編碼器連接的連接軸端,連接軸端通過萬向節與編碼器連接。
凸輪軸是汽車振動試驗臺動力裝置的輸出末端,用于傳遞動力并進行輸出,通過凸輪軸上安裝的凸輪,轉變為平臺的振動。編碼器與凸輪軸相連接,能夠將凸輪軸的轉動轉變為可用于通訊以及平臺中控系統可以識別的電子信號,通過編碼器的檢測反饋給平臺中控系統,然后通過平臺中控系統控制輸出效果。為了提高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測試數據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通過萬向節將凸輪軸的連接軸端與編碼器連接。通過設置萬向節將凸輪軸與編碼器進行連接,能夠使得編碼器相對于凸輪軸(或者是其他部件,例如軸承座)具有一定的變化,并且,采用萬向節進行連接,還能夠保證傳動的同步性。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設計,采用萬向節進行凸輪軸與編碼器之間的連接,能夠使得編碼器具有一定的位移變化,從而保證了編碼器運轉的流暢性,提高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測試數據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中汽車振動試驗臺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中部件名稱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
凸輪軸1;編碼器2;萬向節3;軸承座4;支撐軸承5。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為提供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該汽車振動試驗臺通過萬向節將凸輪軸與編碼器進行連接,通過該結構設計,能夠提高汽車整車振動試驗臺測試數據的可靠性。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中汽車振動試驗臺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振動試驗臺,用于對汽車進行整車振動測試,包括凸輪軸1和編碼器2,凸輪軸1的一端為用于與編碼器2連接的連接軸端,連接軸端通過萬向節3與編碼器2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未經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568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