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棒材生產線入口滾動導衛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50648.2 | 申請日: | 2012-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630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劍勇;李志民;左紅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盛日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9/16 | 分類號: | B21B39/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陳翠蘭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線 入口 滾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鋼鐵廠優化棒材生產線滾動導衛設備,特別是一種棒材生產線入口滾動導衛的裝置。
背景技術
鋼鐵公司棒材和高速線材生產線的軋機入口滾動導衛,其有導輥帶孔型,導衛離軋輥中心線間距有200mm到300mm,兩導輥之間開口度調節難度大等缺點。其有導輥帶孔型缺陷,當長方形軋件進入軋機變成方軋件時,其導衛不能正確夾持,軋件會發生扭轉;其導衛離軋輥中心線間距太大的缺陷,導致軋件走向不平穩,發生嚴重抖動現象,尤其是紅鋼頭部最易飄移,發生堆鋼事故;其開口度調節困難缺陷,導致操作難度大,影響軋線作業率,導致產量低。
現有棒材生產線設計100萬噸/年,高速線材生產線設計80萬噸/年,產量、質量、安全、環保等要求高,必須使用新型滾動導衛,其型號有RE200WA、RE185WA、RE140B、RE110AB、RE90B、RE75AB等,避免嚴重影響軋制節奏事故發生,也不需頻繁更換導衛和軋輥而導致生產成本超過預期。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棒材生產線入口滾動導衛的裝置,將帶孔型導輥改為無孔型導輥,從而,有利于無孔型軋制,可使軋制生產線作業率高,產量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棒材生產線入口滾動導衛的裝置,包括底板,及安裝在底板上的盒體,所述盒體上設置有一對支撐臂,盒體的另一端設置有入口夾板,所述盒體上設置有通過導輥軸連接的導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特征在于:
所述設置在盒體上的一對支撐臂包括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且支撐臂通過調整螺母調整調整軸將一對支撐臂沿盒體的對中定位;且一對支撐臂通過對中螺母固定。
所述沿盒體的腔體口設置有入口夾板,盒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銷軸,銷軸上套有軸套。
所述導輥由輥身、輥端面、輥身中的滾軸孔以及滾軸孔兩端的軸承孔構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特點:
通過優化改進軋機滾動導衛裝置,保證了紅鋼順利通過軋機,避免了軋件纏輥、軋件沖出軋機、軋件沖出口導衛等堆鋼事故重復發生,從而有效的保證軋線高作業率和高產量,并減少軋線生產成本。
使用此裝置后,提高了軋鋼車間生產產量,棒材生產線年產量可以達到100萬噸/年,高速線材生產線年產量可以達到80萬噸/年;改善了產品質量,高檔次產品避免了軋件劃傷、掉肉等缺陷產生;降低了生產成本,噸鋼大約減少15元/噸。既提高了軋制作業率,又提高了導衛使用壽命,又節約軋制成本,為企業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側視圖。
圖4為導輥結構示意圖。
圖中:1、盒體;2、底板;3、支撐臂;3-1、左支撐臂;3-2、右支撐臂;4、導輥;4-1、輥身;4-2、滾軸孔;4-3、軸承孔;4-4、輥端面;5、導輥軸;6、入口夾板;7、調整軸;8、調整螺母;9、對中螺母;10、銷軸;11、軸套。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的結構如圖1所示,一種棒材生產線入口滾動導衛的裝置,包括底板2,及安裝在底板2上的盒體1,盒體1上設置有一對支撐臂3,盒體1的另一端設置有入口夾板6,盒體1上設置有通過導輥軸5連接的導輥4。
如圖2所示,設置在盒體1上的一對支撐臂3包括左支撐臂3-1和右支撐臂3-2,且支撐臂3通過調整螺母8調整調整軸7將一對支撐臂3沿盒體1對中定位。且一對支撐臂3通過對中螺母9固定。
如圖3所示,為棒材生產線入口滾動導衛的裝置側視圖,沿盒體1的腔體口設置有入口夾板6,盒體1的側壁上設置有銷軸10,銷軸10上套有軸套11。
如圖4所示,導輥由輥身4-1、輥端面4-4、輥身4-1中的滾軸孔4-2以及滾軸孔4-2兩端的軸承孔4-3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盛日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西安盛日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506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