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礦用救生艙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49993.4 | 申請日: | 2012-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29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謝濤;尹樂龍;任利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1/00 | 分類號: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救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救生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礦用救生艙。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礦難事故頻發,井下緊急避難的救生設施單一簡陋,井上又不能及時打通救生通道實施救援,當發生事故時,井下人員逃生困難,被困于井下,容易死于次災害和衍生災害,生命無法得到保障。
利用礦用救生艙將礦井下的被困人員提升帶到地面是一種新的救援方式,例如,在2010年8月在智利圣何塞銅礦發生的塌方事故,就是在被困礦工所在的避難硐室的正上方到地面之間打通一條救生通道,利用礦用救生艙將硐室中的礦工營救出來。
然而,救生通道一般要長達幾百米甚至上千米深,受工程量所限,救生通道的尺寸一般較小,且不完全是垂直井,這樣使礦用救生艙的長度和直徑受到限制,一般僅容下一個逃生人員在腔體內。現有的礦用救生艙在提升或者下放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卡在救生通道內、被困人員無法二次逃生或者艙體下墜時觸底沖擊過大等問題,安全性能較差。
因此,如何提高礦用救生艙的安全性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礦用救生艙,以提高礦用救生艙的在提升和下放過程中的安全性。
具體而言,所述礦用救生艙包括依次相連的導向保護段、艙體段和觸底緩沖段。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保護段的頂部表面的周沿內側固設有多個弧形導向板,所述多個弧形導向板均勻布置并且其外沿處于同一弧狀包絡面上。
進一步地,任意兩個相鄰的弧形導向板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一加強板。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保護段的頂部表面的中央位置固設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軸線垂直于所述頂部表面;任意一個弧形導向板與所述套筒之間固定連接有第二加強板。
進一步地,所述礦用救生艙還包括導桿和防扭轉器,所述導桿的第一端通過所述套筒安裝于所述導向保護段內,第二端通過所述防扭轉器與拉索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導桿位于所述導向保護段內的部分套設有彈簧裝置,用于使所述導桿具有縮回至所述導向保護段內的趨勢;所述導向保護段內設置有斷繩保護機構,所述斷繩保護機構具有可伸出所述導向保護段外的至少一對壓塊,所述至少一對壓塊的伸出狀態由所述導桿在處于極限縮回狀態時觸發。
進一步地,所述艙體段的底部設置有相鄰的第一容納空間和第二容納空間,所述第一容納空間設置有第一艙門,所述第二容納空間設置有第二艙門。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保護段和所述觸底緩沖段的周壁上周向間隔設置有多個過孔,所述導向保護段和所述觸底緩沖段內安裝有相應數目的阻燃滾輪,所述阻燃滾輪的至少一部分滾動面穿過所述過孔并位于所述周壁外。
進一步地,所述艙體段與所述觸底緩沖段之間設置有脫開機構,所述艙體段上設置有緩降器。
進一步地,所述觸底緩沖段的底部設置有緩沖機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礦用救生艙由導向保護段、艙體段和觸底緩沖段依次相連形成,其中導向保護段可提供導向保護作用,提高礦用救生艙在救生通道內的通過性能,并保障救生艙在救生通道內的運動安全,艙體段用于裝運被困人員,觸底緩沖段可在礦用救生艙下降觸底時,降低因碰撞而產生的沖擊力;另外,在一種更具體的方案中,導向保護段的頂部設置有由多個弧形導向板形成的導向頭,相鄰的弧形導向板之間還可以固定連接第一加強板和/或任一弧形導向板與套筒之間還可以固定連接第二加強板,從而為礦用救生艙提供良好的導向作用;另外,在另一種更具體的方案中,位于導向保護段頂部的導桿的第一端通過防扭轉器與拉索連接,如此設置可避免提升拉索與艙體一起旋轉,有效降低拉索的故障率;另外,在另一種更具體的方案中,導向保護段上還設置有相應斷繩保護機構,該斷繩保護機構的至少一對壓塊的伸出狀態可由所述導桿處于極限縮回狀態時觸發,這樣使得當拉索斷開或者艙體卡住時,艙體仍能有效地撐緊于井壁上,進而保證艙內人員的安全;另外,在另一種更具體的方案中,艙體段的底部設置有相鄰的兩個容納空間以及相應的艙門,其中,頂層的容納空間可以用于裝設氧氣供應裝置、通訊裝置等,底層的容納空間可以裝設人體防護設備、生命體征檢測設備等以及用于容納被困人員;另外,在另一種更具體的方案中,艙體段與觸底緩沖段之間還可以設置有脫開機構和緩降器,從而便于在救生艙困于救生通道時,被困人員可通過操作實現將底部緩沖器與艙體段脫開,而后通過緩降器下降到井底部,從而實現了二次逃生。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4999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收集森林凋落物的裝置
- 下一篇:一種管道無菌取樣器及取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