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47611.4 | 申請日: | 2012-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545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軍;徐曉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翰東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G05D27/02;A01G9/24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曉果;肖明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業 大棚 智能 監控 管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監控系統,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農業作為關系國際民生的基礎產業,對我們這樣一個正處于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其重要性不可小覷。農作物的質量和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度等環境參數密切相關。環境參數超過合理范圍值會給農作物帶來病蟲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
目前我國農田大棚主要通過人工檢測的方式進行管理,其生產效率低下。比如:大棚管理人員想要知道棚內空氣的溫濕度、照度、土壤的溫濕度、土壤水分和土壤內無機元素含量等信息必須通過親自查看大棚內溫度計、濕度顯示儀、土壤內無機元素顯示設備等來獲得當前棚內作物的生長環境信息。現實當中農戶往往靠經驗對大棚進行管理,這就很容易影響到對棚內作物管理的及時性和科學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包括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無線通訊網絡、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監控中心及手機終端,所述監控中心通過無線通訊網絡分別與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和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連接,所述監控中心通過移動通信網與手機終端連接。
上述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中,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包括土壤溫度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空氣溫度檢測器、空氣濕度檢測器及光照強度檢測器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中,所述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包括電磁閥、水閥、風機、換氣機、加熱裝置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中,所述無線通訊網絡基于ZigBee技術,以及藍牙、WiFi、以太網、GPRS、3G等通信技術。
上述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中,所述監控中心包括用于遠程監控的監控平臺和實時保存數據的管理服務器。
上述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中,可通過手機終端遠程監控大棚內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智能程度高,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擴展性和創新性,操作使用方便,通過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為農業生態信息自動監測、對設施進行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中標記:1-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2-無線通訊網絡,3-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4-監控中心,5-手機終端,6-監控平臺,7-管理服務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農業大棚智能監控管理系統,包括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1、無線通訊網絡2、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3、監控中心4及手機終端5,所述監控中心4通過無線通訊網絡2分別與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1和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3連接,所述監控中心4通過移動通信網與手機終端5連接,所述監控中心4包括用于遠程監控的監控平臺6和實時保存數據的管理服務器7。
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1包括土壤溫度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空氣溫度檢測器、空氣濕度檢測器及光照強度檢測器中的至少一種。大棚環境溫度監測單元1能夠實現溫室大棚環境數據采集,例如,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水分和溫度等。大棚環境溫度控制單元3包括電磁閥、水閥、風機、換氣機、加熱裝置中的至少一種。溫室大棚環境控制單元3能夠實現溫室大棚內設備控制,例如,當環境光照度過強,可以自動放下電動卷簾;當土壤缺少水分時,可以自動開閘放水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翰東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翰東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4761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