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減震器降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43405.6 | 申請日: | 2012-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288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俏;陸飛;張興龍;彭劍;孫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譚佐晞;譚祐祥 |
| 地址: | 201203 中國上海市張***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震器 降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震器降溫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整車道路耐久試驗中的石塊路試驗中采用的減震器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在整車道路耐久試驗中的石塊路試驗的過程中,試驗車的減震器在路面顛簸車輛的垂直方向振動非常大,會造成減震器溫度急劇上升,超過減震器的極限溫度90攝氏度后,減震器便會滲油損壞,因此對試驗車的減震器的降溫變得極其重要。
現有技術中,通過人工從前后風擋雨刮洗滌系統加裝冷卻管路到前后減震器,分別通過噴水對四個減震器進行降溫,但是這種降溫方式因為管路單一噴水量小,因而冷卻效果不佳。因此,傳統的發動機車型,必須配合過涉水池涉水冷卻減震器,才能滿足減震器冷卻。
在新型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車型中,由于涉及高壓電,在車輛開發階段不能通過駛過涉水池來冷卻減震器,因而現有的加裝冷卻管路在減震器上的技術,無法滿足減震器的冷卻;在石塊路試驗中,當減震器溫度升高時,駕駛員需頻繁地人工用水管直接澆水到減震器上進行冷卻,浪費了大量的試驗時間,延遲了試驗進度。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震器降溫裝置,為開發階段中的純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的減震器在石塊路試驗中提供降溫,使得試驗中減震器的溫度始終保持在極限溫度以下,降溫效果好且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器降溫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內的升降溫儲水箱;水泵;一端與所述升降溫儲水箱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到每根減震器的水管;以及設置在減震器的鋼筒外側并與所述水管相連的吸水部件。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減震器降溫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內的升降溫儲水箱;水泵;一端與所述升降溫儲水箱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到每根減震器的水管;以及設置在減震器的鋼筒外側并與所述水管相連的吸水部件,因此通過設置在車內的升降溫儲水箱和水管,向減震器噴水,從而由減震器鋼筒外側的吸水部件來吸附所噴出的水分,吸水部件可長時間保持水量,減震器產生的熱量被吸水部件吸收,車輛在試驗行駛中通過風冷來散去吸水部件中的熱量,通過水泵可提供充足的水量,可長時間持續對減震器進行降溫,使減震器溫度可始終保持在70度以下。此裝置用于石塊路試驗后,保證了減震器始終保持在極限溫度以下工作,且大幅度提高了降溫效率,節省了大量的試驗時間,提高了試驗進度。
另外,所述吸水部件是吸水棉布。
另外,所述減震器降溫裝置還包括檢測減震器溫度的溫度測量裝置。
另外,溫度測量裝置是熱電偶。
另外,所述減震器降溫裝置還包括供試驗員實時監控各減震器溫度的溫度監控器,該溫度監控器安裝在副駕駛儀表臺上。
另外,噴水按鈕安裝在中控臺上。
另外,所述水管通過在減震器防塵罩上打孔分別安裝到減震器。
另外,所述吸水部件采用鐵絲固定于減震器鋼筒。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減震器降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符號說明)
1???升降溫儲水箱
2???水泵
3???水管
4???吸水部件
5???溫度監控器
6???溫度測量裝置
7???噴水按鈕
8???減震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以下實施方式僅僅是本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一例,不應被解釋為對本實施方式保護范圍的限定。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震器降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減震器降溫裝置包括:設置在車內的升降溫儲水箱1;水泵2;一端與升降溫儲水箱1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到每根減震器8的水管3;以及設置在減震器8的鋼筒外側并與水管3相連的吸水部件4。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的吸水部件4采用吸水棉布。
另外,減震器降溫裝置還包括檢測減震器8的溫度的溫度測量裝置6。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溫度測量裝置6是熱電偶。
另外,如圖1所示,減震器8降溫裝置還包括供試驗員實時監控各減震器8溫度的溫度監控器5,該溫度監控器5安裝在副駕駛儀表臺上。
另外,噴水按鈕7安裝在中控臺上。
另外,水管3通過在減震器8的防塵罩上打孔而分別安裝到減震器8。
另外,吸水部件4采用鐵絲固定于減震器8的鋼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434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超級結的氮化鎵HEMT器件及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檢測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