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效氣水混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41063.4 | 申請日: | 2012-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096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程;李海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程 |
| 主分類號: | B01F3/04 | 分類號: | B01F3/04;B01F7/18;B01F13/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姜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混合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水混合器,特別是一種用于提高臭氧水中臭氧濃度的高效氣水混合器,主要適用于臭氧水的制備。
背景技術
臭氧(O3)是1840年以后逐漸被人們認識的。臭氧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由于它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所以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可以降解水中多種雜質,殺滅多種致病菌、霉菌、病毒,殺死諸如飾貝科軟體動物幼蟲(達98%)及水生物如劍水蚤、寡毛環節動物、水蚤輪蟲等,因而早在1886年在法國就進行了臭氧殺菌試驗。臭氧水處理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長足的發展,不只是由于其有效的去雜與殺菌能力,而且在于經它處理后在水中不產生二次污染(殘毒),多余的臭氧也會較快分解為氧氣,而不似氯劑在水中形成氯氨、氯仿等致癌物質,因而被世界公認為最安全的消毒劑。
目前臭氧水的制備方法主要采用高壓電解空氣、氧氣或水使之產生臭氧氣體,并采用射流器+靜態混合器的方式進行氣水混合,即用大氣噴射吸引臭氧氣體并用靜態混合器混合,其缺點在于臭氧溶解不均勻,而且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較高的臭氧濃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高效氣水混合器,以達到在短時間內提高水中臭氧濃度,同時使臭氧溶解均勻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高效氣水混合器,包括混合腔Ⅰ,與該混合腔Ⅰ連通的進水管、進氣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Ⅰ內通過轉軸安裝旋轉葉輪。
所述混合器還包括內置臭氧吸附體的混合腔Ⅱ,其進水端與進水管連通,出水端與混合腔Ⅰ的進水端連通,所述進氣管僅與混合腔Ⅱ直接連通,并經混合腔Ⅱ與混合腔Ⅰ間接連通。
所述混合器還包括內置臭氧吸附體的混合腔Ⅱ,其進水端與進水管連通,出水端與混合腔Ⅰ的進水端連通,所述進氣管同時與混合腔Ⅰ、混合腔Ⅱ直接連通。
所述臭氧吸附體為活性炭或納米多孔碳制成。
所述臭氧吸附體呈柱體或球體形。
所述混合腔Ⅰ和混合腔Ⅱ均由上下兩半腔體螺紋連接而成,并在連接處設置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混合腔Ⅰ內安裝旋轉葉輪,利用葉輪轉動將臭氧氣體攪拌成更加細小的氣泡,增大臭氧氣體與水的接觸面積,一方面實現了在短時間內提高水中臭氧濃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臭氧溶解更加均勻。2、在混合腔Ⅰ進水端連接一內置臭氧吸附體(活性炭或納米多孔碳)的混合腔Ⅱ,利用活性炭或納米多孔碳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吸附臭氧氣體,擴大臭氧氣體與水的接觸面積,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臭氧水中臭氧的濃度。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圓柱形的混合腔Ⅰ1,與該混合腔Ⅰ直接連通的進水管2、進氣管3和出水管4,其中進水管2和出水管4分別對稱布置于圓柱形混合腔Ⅰ1的兩端面上,進氣管3則位于圓柱形混合腔Ⅰ1的圓周面上;混合腔Ⅰ1內通過轉軸8同軸安裝旋轉葉輪5(轉軸和葉輪采用一次開模成型的方式實施),該轉軸的動力輸入端伸至混合腔Ⅰ1外部(轉軸與混合腔Ⅰ腔壁接觸部位設置密封裝置,以防止腔內水外漏),并與外部動力裝置連接;水和臭氧氣體分別通過進水管2和進氣管3進入混合腔Ⅰ1內,利用葉輪5的旋轉將臭氧氣體撕裂拉扯成更多更小的氣泡,從而增大臭氧氣體與水的接觸面積,一方面實現了在短時間內提高水中臭氧濃度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得臭氧溶解更加均勻。
實施例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增設一內置臭氧吸附體7的混合腔Ⅱ6,該混合腔Ⅱ的進水端與進水管2連通,出水端與混合腔Ⅰ1的進水端連通,所述進水管2和進氣管3僅與混合腔Ⅱ6直接連通,并經混合腔Ⅱ6與混合腔Ⅰ1間接連通。本例中,臭氧吸附體7為活性炭或納米多孔碳制成的柱體或球體形,均根據實際情況定制加工。
由于臭氧氣體與水混合產生臭氧水的臭氧濃度與氣水接觸的表面積成正比,即氣水接觸面積越大,臭氧濃度越高,而一般活性炭的比表面積為每克800到1000平方米,本實施例利用其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吸附臭氧氣體,增大臭氧氣體與水的接觸面積,提高臭氧水中臭氧的濃度。
實際應用中,水和臭氧氣體分別通過進水管2和進氣管3進入混合腔Ⅱ6內,利用臭氧吸附體7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吸附臭氧氣體,增大臭氧氣體與水的接觸面積,提高臭氧水中臭氧的濃度,實現第一級混合;經混合腔Ⅱ6混合后的臭氧水輸送至混合腔Ⅰ1內,利用葉輪5攪拌,進一步提高臭氧水中臭氧的濃度,同時使得臭氧溶解更加均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程,未經王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410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氣動夾具
- 下一篇:鋁粉生產車間用粉塵收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