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38099.7 | 申請日: | 2012-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09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聶威;李彪;粟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綠晨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匯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朱萍球 |
| 地址: | 530618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密度 絮凝 澄清 污水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飲用水、污水、中水回用凈化處理的的設備,尤其涉及去除水中雜質如懸浮固體、膠體、泥渣等的低耗能絮凝澄清池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最先是由法國得利滿公司研制的一種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環方式的收速、高速的澄清池。其工作原理基于下五個方面:原始概念上的整體化的絮凝反應池;推流式反應池至沉淀池之間的慢速傳輸;污泥的外部再循環系統;斜管沉淀機理;采用合成絮凝劑+高分子助凝劑。
目前澄清池主要有三種類型:(1)RL型高密度澄清池,多用生活用水處理工藝,及生活污水處理工藝。該池是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高密度澄清池(95%的項目采用)。采用該類型的高密度澄清池,水泥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污泥在斜管下的沉淀區從水中分離出來,此時的沉淀為阻礙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該分離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機理進行的。因此,在同一構筑物內整個沉淀過程就為兩個階段進行:深層阻研沉淀、淺層斜管沉淀。該類型高密度澄清池的上升流速取決于斜管區所覆蓋的面積。(2)RP型高刻度澄清池:當出水及污水排放標準不是極嚴格的情況下,采用此類高密度澄清池,效果較好在安裝時可不帶斜管。該澄清池較少采用,只用于濾池沖冼廢水帶排放上清液的濃縮,特殊濃縮要求。(3)RPL型高密度澄清池:多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工業污水處理藝。這一類型的高密度澄清池只有當必須集中貯泥并對處理無反作用時才采用。所以它的應用僅限于除碳工藝(非飲用水)及工業污水處理中特殊的沉淀工藝。
目前這些澄清池存在的技術缺點:(1)池體面積大,結構復雜,占地大;(2)能耗高;(3)上升流速較小,污泥濃度不高。
中國專利ZL200920151931.6,專利名稱為:一種高密度澄清池,它包括相串接的絮凝反應裝置、澄清濃縮裝置,絮凝反應裝置包含機械攪拌區裝置,機械攪拌區裝置包括攪拌池和設在攪拌池中的機械絮凝反應器,在機械攪拌區裝置之后串連水力混合區裝置,機械攪拌區裝置與水力混合區裝置之間為隔墻,隔墻底部設有通水孔,之后串連澄清濃縮裝置,兩者之間設有淹沒堰。該實用新型需要機械攪拌混合,需要增加動力裝置,能耗高;同時其采用的是刮泥機,容易形成死角。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處理裝置,以解決現有澄清池池體面積大,結構復雜,占地大,能耗高,上升流速較小,污泥濃度不高等的技術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處理裝置,包括絮凝反應裝置、澄清濃縮裝置和污泥回流裝置,絮凝反應裝置之后串連澄清濃縮裝置,污泥回流裝置與絮凝反應裝置和澄清濃縮裝置連接;所述絮凝反應裝置包括絮凝池進水管、絮凝池、擋板,擋板交錯設置在絮凝池中;所述澄清濃縮裝置包括進水管、進水槽、澄清池、出水堰板、出水槽及出水管,進水管與絮凝池和進水槽相連通,進水槽設置在進水管出口處;絮凝池通過設置在進水槽底部的若干個進水槽出水孔與進水槽連通;出水槽設置在澄清出水管的入口處,出水堰板設置在澄清池與出水槽之間。
所述污泥回流裝置包括設置在澄清池底部的吸泥管,位于澄清池中央的行車吸泥機,污泥回流管一端連接到吸泥管,另一端通入到絮凝池中,排泥管連接到行車吸泥機。行車吸泥機通過將澄清池底部的污泥吸上來,然后通過其內部的泵,將一部分污泥通過污泥回流管送回絮凝池,實現污泥循環,另外一部分污泥則通過排泥管外排。
所述擋板的長度為絮凝池寬度的????????????????????????????????????????????????~。
所述擋板的數量為3~6塊,擋板水平間距為0.5~1.5m。
所述堰板高度比出水槽的高。
所述進水槽出水孔均勻分布或隨機分布,孔徑為Φ0.2~0.8m。
所述出水槽(12)的深度為澄清池(7)的深度的~。
所述澄清池上設有欄桿,用以保障行車吸泥機在運行中的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處理裝置,其工藝基于以下五個機理:獨特的一體化反應區設計,反應區到沉淀區較低的流速變化,采用有機絮凝劑,低動力裝置、能耗低,澄清池到絮凝池的污泥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綠晨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綠晨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380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循環節水裝置
- 下一篇:用于處理采礦副產物的系統、方法和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