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鍵和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34921.2 | 申請日: | 2012-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76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丁曉君;劉瑞祥;鄭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聯合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0H1/38 | 分類號: | G10H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馳納智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謝亮;湯才祥 |
| 地址: | 10010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和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和弦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應用在電子琴上的一鍵和弦系統。?
背景技術
電子琴是一種通過采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對樂音信號進行放大,并通過揚聲器產生音響的電子鍵盤樂器。電子琴一般為雙手演奏,其中右手主要負責演奏,左手進行輔助,如控制音色、音量、節奏、和弦等,傳統的腳踏板可以控制節奏、音色等,通過和腳踏板的配合可以更好的表達曲目,而多級腳踏板可以作為另一套鍵盤使用。電子琴的發音音量可以自由調節,音域較寬,而且還可以和聲,可以模仿多種音色,甚至可以演奏出一個管弦樂隊的效果,表現力極其豐富。普通的電子琴,其演奏有較大一部分是通過自動和弦伴奏來配合完成的,在音樂中,和弦的連接推動了旋律地進行,不同的和聲連接形成了不同的音樂色彩。?
電子琴上的和弦有自動和弦與手動和弦,自動和弦是電子琴的基本要素。電子琴上有和弦功能區域,在打開節奏的基礎上,彈一個和弦,然后手離開,琴會一直發出這個和弦的聲音效果,直到停節奏或彈下一個和弦為止,換彈一個別的和弦只改變音的高低,不改變長短、強弱與和弦音色組合。相對于自動和弦,手動和弦就是每一個音都要親自動手彈出來了,這兩種和弦的音樂原理完全一樣。另外,單指和弦只能彈出大三、小三、屬七、小七等簡單的和弦,只適用于一些較簡單的歌曲,而通過長期自動和弦實踐的多指和弦,能彈出三十種以上的和弦,使樂曲表現更豐富。?
彈奏電子琴要注意指法的編排和和弦連接的處理,頻繁的手指換位容易出錯,和弦記憶難度是電子琴演奏者普遍反映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在電子琴上的和弦系統,通過一鍵發出所需和弦,大大減少了演奏者的按鍵數量,和弦系統內置有多個和弦系統,就可以發出不同的和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鍵和弦系統,應用于電子琴的和弦部分,該系統包括多個和弦模塊,每個和弦模塊包括鍵盤電路、振蕩器電路、邏輯電路、濾波器電路;多個和弦模塊將多個音階信號傳輸至加法器電路,經由放大器電路輸出和弦。?
優選的是,所述振蕩器電路包括555時基芯片及外圍元器件。?
優選的是,所述振蕩器電路的外圍元器件均接入555時基芯片。?
優選的是,所述邏輯電路采用4011BD芯片。?
優選的是,所述鍵盤電路采用光電阻元件。?
優選的是,所述振蕩器電路的555時基芯片的輸出端及所述鍵盤電路的光電阻元件分別接入邏輯電路4011BD芯片的輸入端。?
優選的是,所述邏輯電路的4011BD芯片的輸出端連接濾波器電路。?
優選的是,所述濾波器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加法器電路的輸入端。?
優選的是,所述加法器電路包括LM324AJ芯片。?
優選的是,所述加法器電路的LM324AJ芯片的輸出端連接放大器電路的輸入端。?
優選的是,所述放大器電路包括調節電阻元件。?
優選的是,所述放大器電路的輸出端還連接有揚聲器。?
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由多個和弦模塊組成,可以發出不同的和弦。其中多個振蕩器會產生不同音階,由鍵盤電路與邏輯電路把和弦所需的多個音階,經濾波器電路,然后由加法器電路合成,再經放大器電路放大后,通過揚聲器發出和弦。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通過一鍵發出所需和弦,大大減少了演奏者的按鍵數量,電路簡單,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系統原理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系統設計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一和弦模塊的振蕩器電路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一和弦模塊的振蕩器電路與鍵盤電路、邏輯電路連接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一和弦模塊的濾波器電路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一和弦模塊的加法器電路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鍵和弦系統的一優選實施例的一和弦模塊的放大器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聯合大學,未經北京聯合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349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