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33599.1 | 申請日: | 2012-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203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爾天;吳玉洲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爾天;吳玉洲 |
| 主分類號: | A61B17/88 | 分類號: | A61B17/88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尋路式椎弓根 開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脊柱椎弓根內固定系統在置釘時,所使用的開路器的開路桿均為硬質不可彎曲式,在進針偏差或各種畸形導致變異較大時,與開路桿固定連接的自攻頭難以調整開路方向,自攻頭容易突破椎弓根內外側壁,嚴重可導致自攻頭損傷脊髓和神經根,另外,自攻頭反復開路則容易導致釘道松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其在進針偏差及解剖變異情況下,可自動調整自攻頭的開路方向,遇皮質骨阻力較大時可改變自攻頭的方向,使自攻頭向松質骨處開路,保證了自攻頭在椎弓根內順利開路,避免了自攻頭突破椎弓根內外壁,有效防止自攻頭對脊髓和神經根的損傷。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包括導向筒,所述導向筒內壁加工有內螺紋,所述導向筒內設有一與其同軸且螺紋連接的加壓螺桿,所述加壓螺桿一端固定連接有一手柄,所述加壓螺桿另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彈性開路桿,所述彈性開路桿外壁加工有外螺紋,所述彈性開路桿與一自攻頭固定連接。
具體地,所述導向筒包括第一導向部以及與所述第一導向部連接的第二導向部,所述第一導向部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導向部的直徑,所述第一導向部與所述加壓螺桿相匹配且螺紋連接,所述第二導向部與所述彈性開路桿相匹配且螺紋連接。
具體地,所述加壓螺桿的直徑大于所述彈性開路桿的直徑。?
具體地,所述彈性開路桿由金屬彈性材料或非金屬彈性材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自攻頭為螺旋形結構。
優選地,所述手柄為T型。
與現有技術中的開路器采用硬質的開路桿不同,本實用新型的開路器采用彈性開路桿,彈性開路桿具有很好的彈性,可自由彎曲,因此,在進針偏差及解剖變異情況下彈性開路桿通過其彎曲變形來自動調整自攻頭的開路方向,遇皮質骨阻力較大時彈性開路桿通過其彎曲變形也可以改變自攻頭的開路方向,使自攻頭向松質骨處開路,從而實現了自攻頭的自動尋路式開路,保證了自攻頭在椎弓根內順利開路,避免了自攻頭突破椎弓根內外壁,可有效防止自攻頭對脊髓和神經根的損傷,另外,自攻頭只需要一次開路即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自攻頭因反復開路而導致釘道松弛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包括導向筒1,導向筒1內壁加工有內螺紋,導向筒1內設有一與其同軸且螺紋連接的加壓螺桿2,加壓螺桿2一端固定連接有一T型手柄3,加壓螺桿2另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彈性開路桿4,加壓螺桿2的直徑大于彈性開路桿4的直徑,以便于加壓螺桿2驅動彈性開路桿4,彈性開路桿4由金屬彈性材料或非金屬彈性材料制成,彈性開路桿4外壁加工有外螺紋,彈性開路桿4與一自攻頭5固定連接,自攻頭5為螺旋形結構,有助于自攻頭5在椎弓根內開路。
具體地,所述導向筒1包括第一導向部11以及與第一導向部11連接的第二導向部12,第一導向部11的直徑大于第二導向部12的直徑,第一導向部11與加壓螺桿2相匹配且螺紋連接,第一導向部11用于對加壓螺桿2進行導向,第二導向部12與彈性開路桿4相匹配且螺紋連接,第二導向部12用于對彈性開路桿4進行導向。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尋路式椎弓根開路器在使用時,首先用手握住手柄3并轉動,在手柄3的驅動下,加壓螺桿2隨之在導向筒1的第一導向部11內轉動并向前運動,同時,加壓螺桿2帶動彈性開路桿4在導向筒1的第二導向部12內轉動并向前運動,彈性開路桿4則帶動自攻頭5旋轉并向前運動,從而實現自攻頭5在病人的椎弓根內開路,為置釘做好準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爾天;吳玉洲,未經王爾天;吳玉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335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