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33563.3 | 申請日: | 2012-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672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平;郭勝芳;張占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繼軍;張靜 |
| 主分類號: | F04C11/00 | 分類號: | F04C11/00;F04C2/02;F04C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賀華廉 |
| 地址: | 457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渦旋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抽油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
背景技術
在油田開采過程中,多數油井采用柱塞式抽油泵采油。柱塞式抽油泵在井下工作一段時間后壞損,需要將柱塞泵從井下起出進行維修,這個過程稱作檢泵。造成抽油泵壞損的原因是:由于井下油水化學侵蝕;柱塞與泵筒之間長時間磨損;井液內含砂量大,加劇了抽油泵磨損失效,使油井修期大大縮短。每次檢泵都需要將柱塞式抽油泵和抽油泵以上油管、抽油桿全部起出,造成作業費的上升,油井材料費用增加。
有鑒于此,為解決上述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人基于相關領域的研發,并經過不斷測試及改良,進而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其選用渦旋式抽油泵代替傳統的柱塞式抽油泵,損壞率大大降低,而且能夠有效地降低維修費用,節約生產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其包括:渦旋泵、連通接頭、空心抽油桿、油管、潤滑油以及電動機,所述的空心抽油桿、連通接頭、渦旋泵以及電動機依次連接,空心抽油桿位于油管內,所述的潤滑油填充到空心抽油桿與油管之間的環空內,所述的電動機與渦旋泵動力連接。
所述的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其中,所述的渦旋泵包括機殼、動渦旋盤和靜渦旋盤,所述的靜渦旋盤固定于機殼內,所述的動渦旋盤能夠旋轉地設置于機殼;所述的動渦旋盤和靜渦旋盤分別設有渦旋齒,動渦旋盤和靜渦旋盤的渦旋齒形成渦旋泵的工作腔,且動渦旋盤和靜渦旋盤在靠近邊緣的部分通過密封面密封;所述的動渦旋盤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進油口位于動渦旋盤靠近邊緣的密封面上并與所述的工作腔連通,所述的工作腔上還設有出油口;所述的靜渦旋盤中央設有排氣口,所述的排氣口與機殼的內腔連通。
所述的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其中,空心抽油桿與連通接頭通過螺紋進行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選用渦旋式抽油泵代替傳統的柱塞式抽油泵,損壞率大大降低,而且能夠有效地降低維修費用,節約了生產成本;此外,將潤滑油注入到空心抽油桿與油管之間的環空內,從而起到潤滑作用,達到防止空心抽油桿與油管磨損問題的出現,因潤滑油無腐蝕性,故本實用新型還防止了空心抽油桿和油管的腐蝕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的剖視圖;
圖2為渦旋泵的動渦旋盤的示意圖;
圖3為渦旋泵的靜渦旋盤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渦旋泵;2-連通接頭;3-空心抽油桿;4-油管;5-潤滑油;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的使用目的與功效及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現舉出較佳可行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所示,詳述如下:
首先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采用渦旋泵的抽油設備的剖視圖。所述的抽油設備包括:渦旋泵1、連通接頭2、空心抽油桿3、油管4、潤滑油5以及電動機6。其中,空心抽油桿3、連通接頭2、渦旋泵1、電動機6依次連接,其中空心抽油桿3與連通接頭2可通過螺紋連接等方式進行連接,空心抽油桿3位于油管4內,所述的電動機6與渦旋泵1動力連接,并用于驅動渦旋泵1。
再如圖2和圖3所示,分別為渦旋泵的動渦旋盤和靜渦旋盤的示意圖。所述的渦旋泵1包括機殼、動渦旋盤11、靜渦旋盤12,所述的靜渦旋盤12固定于機殼內,動渦旋盤11可旋轉地設置于機殼。所述的動渦旋盤11和靜渦旋盤12分別設有渦旋齒111、121。動渦旋盤11和靜渦旋盤12上的渦旋齒111、121形成渦旋泵1的工作腔。動渦旋盤11和靜渦旋盤12在靠近邊緣的部分通過密封面密封,隨著動渦旋盤11的轉動,動渦旋盤11的密封面相對于靜渦旋盤12的密封面作公轉平動。
所述的動渦旋盤11上設有進油口112和出油口113,所述的進油口112位于動渦旋盤11靠近邊緣的密封面上并與工作腔連通,所述渦旋泵1的工作腔上還設有出油口113。
所述的靜渦旋盤12中央設有排氣口122,所述的排氣口122與機殼的內腔連通。
所述機架的內腔、動渦旋盤11與靜渦旋盤12之間的空腔構成封閉的中壓儲油腔,所述中壓儲油腔中的壓力對動渦旋盤11的軸向力大于壓縮腔氣體力對動渦旋盤11的軸向力,使動渦旋盤11自動靠緊靜渦旋盤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繼軍;張靜,未經陳繼軍;張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335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