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按鍵式機械密碼鎖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23623.3 | 申請日: | 2012-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25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安國強;龔本剛;李繼;劉長義;程晉石;汪玲瓏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5B37/20 | 分類號: | E05B37/20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 地址: | 241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按鍵 機械 密碼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密碼鎖,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鍵式機械密碼鎖。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高速發展,鎖的使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每個人需攜帶的鑰匙也越來越多,若鑰匙忘記攜帶或丟失將造成很大的不便。而目前按鍵式機械密碼鎖存在諸多不足。其中因技術漏洞而導致密碼被破解是首要問題,例如申請號為200410029812.5的一種按鍵式機械密碼鎖,其正確按鍵與錯誤按鍵所引發的鎖內連動部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都有差異,這些差異或多或少會被按鍵者通過手感及聽覺所探知,從而能輕易通過手感或聽覺來破解密碼;另外,目前的按鍵式機械密碼鎖技術難以按照使用環境及目的要求通過模塊組合實現密碼位數及鍵體數目的自由改變和密鑰量的自由選擇,使按鍵式機械密碼鎖不能低成本地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再者,目前的按鍵式機械密碼鎖大都以內部結構復雜且存在很多非標準部件為前提來滿足高密鑰量,而這往往需要較大的按鍵力度才能有效開啟,嚴重影響使用者手感的滿意程度和操作的可靠性;還有就是按鍵數目太多,因難以實現盲打及存在按鍵痕跡而使密碼被破解的憂慮普遍存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按鍵對錯引發的鎖內連動部件結構及原理一致,從而不容易通過手感或聽覺來破解密碼的按鍵式機械密碼鎖。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按鍵式機械密碼鎖,其包括鎖殼以及設在鎖殼內部的鎖舌、驅動鎖舌移動的舌控系統、與舌控系統連接的驅動舌控系統動作的鍵傳系統和使密碼鎖恢復成初始狀態的復位系統,各系統間由固定在鎖殼內的分界壁分界且提供支撐,鎖舌的端部并能伸出于鎖殼外部,鍵傳系統包括鍵盤組件和用于設定密碼的載密輪盤組件,鍵盤組件上具有多個鍵體,在按鍵時被按鍵體會與載密輪盤組件接觸,載密輪盤組件并與復位系統和舌控系統連接,按鍵時按壓力通過鍵體傳遞至載密輪盤組件,載密輪盤組件產生動力,載密輪盤組件再分別驅動舌控系統和復位系統,在復位系統中具有不斷將載密輪盤組件傳遞的動力轉蓄為彈性勢能的蓄能機構,在密碼鎖復位時,蓄能機構并將蓄存的能量輸出驅動密碼鎖恢復初始狀態。
所述鎖殼為長條狀,所述鍵盤組件上的多個鍵體沿鎖殼長度方向依次設置,鍵體的按壓面上具有數字。
所述鍵盤組件還包括沿所述鎖殼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兩端固定在所述分界壁上的一對導桿和沿鎖殼長度方向排列的嵌于相鄰所述鍵體間的及位于最外側的鍵體與分界壁間的活動塊,各活動塊并活套在導桿上且相鄰兩活動塊的端面相接觸,各鍵體的兩端的端面上均具有一個斜面和一個位于斜面下方的限位臺階,隨著其中一鍵體的按下,該鍵體通過兩端斜面推動其兩端的活動塊向該鍵體外側移動,該鍵體兩端的活動塊及由其推動的其余各活動塊同時移動直至其余各活動塊卡在對應的鍵體的限位臺階處;在導桿上還套有活動塊回位彈簧,活動塊回位彈簧一端抵在最外側的活動塊上,另一端抵在鎖殼內的分界壁上;最外側的兩個活動塊上還各有兩個回位擋塊,各活動塊在活動塊回位彈簧的彈壓下回位時回位擋塊會最終卡在最外側鍵體的垂直側面上使各活動塊充分、準確回位。
所述鍵盤組件還包括沿所述鎖殼的長度方向穿過所述所有鍵體的限位板,相應在各鍵體上設有貫穿孔,在各鍵體的貫穿孔內部設有按鍵回位彈簧,按鍵回位彈簧的一端抵在貫穿孔的內壁上,另一端抵在限位板上;限位板兩端支撐于分界壁上。
所述載密輪盤組件包括沿所述鎖殼的長度方向設置且支撐在分界壁上的載密輪盤轉軸和固定在載密輪盤轉軸上的與所述各鍵體位置相對應的多個載密輪盤,在各載密輪盤上靠近盤面外邊緣且以載密輪盤軸心為中心等角度均勻分布著數個用于設定密碼的輪盤孔,各載密輪盤上的輪盤孔數量一致且相對齊,在各輪盤孔中都嵌有一根銷軸并能伸出于載密輪盤的盤面外側,各載密輪盤上伸出盤面的銷軸組合根據設定的密碼序列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236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