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錨鏈輪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21541.5 | 申請日: | 2012-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77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林;馬云驕;葉紅霞;冒映容;孟冉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5/30 | 分類號: | F16H55/30;F16H5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265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錨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傳動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與錨鏈配合使用作為傳送機構的錨鏈輪。
背景技術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越來越需要能夠承受重載荷的機械設備來對物料進行豎直提升和長距離輸送。在現有的設備中,起錨機因其較強的載重量和對惡劣工作環境較強適應力而得到青睞。為了能使起錨機的承載力更大,起錨機生產廠家制作出了性能優越的和錨鏈相配套的錨鏈輪,但是由于錨鏈與錨鏈輪之間特殊的嚙合情況,導致錨鏈輪在實際運用中還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錨鏈輪,其與錨鏈的嚙合方式為正多邊形接觸,所謂正多邊形接觸,就是在同一周節中只有2點接觸。圖4即正多邊形接觸示意圖,O1、O2和O3?在同一直線上;正多邊形接觸導致了錨鏈及鏈輪之間的傳動不平穩,且錨鏈與錨鏈輪的作用點會向外偏移,導致作用圓直徑過大,加劇了對錨鏈齒的破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錨鏈與錨鏈輪作用圓直徑相對較小且工作穩定的錨鏈輪。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種錨鏈輪,包括錨鏈輪本體和錨鏈齒,所述錨鏈齒在錨鏈輪本體周向均勻布置;其創新點在于:所述錨鏈齒的厚度沿齒頂到齒底逐漸增加;所述錨鏈齒齒頂厚度小于錨鏈鏈節內寬,齒底厚度大于錨鏈鏈節內寬。
進一步地,所述錨鏈輪的錨鏈齒個數為5個。
采用上述結構后,則可將錨鏈水平節套接于鏈輪錨鏈齒上,水平鏈節不會傾斜而導致作用圓直徑變大,從而降低了對錨鏈齒的力學性能要求,同時在傳動過程變得更加平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水平鏈節的嚙合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錨鏈輪與錨鏈的嚙合示意圖。
圖4為傳統錨鏈輪與錨鏈的嚙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和2所示,錨鏈齒2均勻分布在錨鏈本體1上,所述錨鏈齒2的齒厚沿齒頂到齒底逐漸增大,錨鏈鏈節內寬大于齒頂厚度小于齒底厚度,這樣就可以將一鏈節3套接在錨鏈齒2上,且鏈節3的兩內端點與錨鏈齒接觸,鏈節3不會發生傾斜而導致作用點向外偏移;從而對錨鏈齒2的破壞降低;在避免錨鏈鏈節3與錨鏈齒2的打滑的同時,提高了傳動過程中的平穩性;這兩方面的優點使得錨鏈輪的壽命大大提高。
從圖4可以看出,傳統錨鏈輪的結構使得錨鏈輪與鏈節之間為正多邊形嚙合,在嚙合過程中使得點O1向外側偏移從而導致了作用圓的直徑變大,這對錨鏈齒來說是不利的;從圖3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錨鏈輪與錨鏈之間為非正多邊形接觸,O1、O2?和O3不在同一直線上,且O2?和O3之間的距離大于O1和O2距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使得錨鏈節與錨鏈輪之間的作用圓直徑減小,改善了錨鏈齒的受力情況;同時又避免了傳動過程中錨鏈輪與鏈節之間的打滑,提高了傳動的平穩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215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撥輪式秧盤疊盤機
- 下一篇:一種活塞式電子真空泵的組裝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