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軋線回轉臂機構的行星減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17401.0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0376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青;張淑宣;吳濤;郭慶芬;劉玉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萬新傳動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5/12 | 分類號: | B21B35/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凭曋R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孫春玲 |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回轉 機構 行星減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減速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軋線回轉臂機構的行星減速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技術中,軋線回轉臂機構上的減速器,其速比較小,且不好控制轉速,軋線回轉臂機構用于鋼管廠芯棒進出的設備上。其設備對輸出軸上的轉速無法測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軋線回轉臂機構的行星減速器,尤其適合鋼管廠芯棒進出軋線回轉臂機構上專用的減速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創造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軋線回轉臂機構的行星減速器,包括機體,所述機體內設有錐齒輪軸、編碼器軸、第一行星齒輪組、第二行星齒輪組、輸出軸和錐齒輪,所述錐齒輪軸為輸入軸,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第一太陽輪軸上設有錐齒輪,所述錐齒輪軸與所述錐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和第二行星齒輪組的內齒圈連接并固定在機體上,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第一行星架與第二行星齒輪組的第二太陽輪軸連接,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的第二行星架與所述輸出軸為一體,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軸露在機體外的一端設有編碼器,所述編碼器外設有編碼器罩。
進一步,所述輸出軸為花鍵型式的軸。
進一步,所述機體下端設有底座。
本發明創造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減速器的速比,并且結構簡單,體積較小,便于安裝,設有編碼器,用來測量輸出軸的轉速,操作更加方便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創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創造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
1、機體???????????2、錐齒輪?????????3、編碼器
4、第一行星輪?????5、第一行星軸?????6、第一內齒圈
7、第二太陽輪?????8、第二內齒圈?????9、第二行星軸
10、第二行星輪????11、編碼器罩??????12、輸出軸
13、底座??????????14、第一行星架????15、第一太陽輪軸
16、錐齒輪軸??????17、編碼器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創造一種用于軋線回轉臂機構的行星減速器,包括機體1,所述機體1內設有錐齒輪軸16、編碼器軸17、第一行星齒輪組、第二行星齒輪組、輸出軸12和錐齒輪2,所述錐齒輪軸16為輸入軸,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第一太陽輪軸15上設有錐齒輪2,所述錐齒輪軸16與所述錐齒輪2嚙合,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和第二行星齒輪組的內齒圈連接并固定在機體1上,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第一行星架14與第二行星齒輪組的第二太陽輪7軸連接,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的第二行星架與所述輸出軸12為一體,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軸露在機體1外的一端設有編碼器3,所述編碼器3外設有編碼器罩11。所述輸出軸12為花鍵型式的軸。所述機體1下端設有底座13。第一行星齒輪組包括第一行星輪4、第一行星軸5、第一行星架14、第一太陽輪軸15、第一太陽輪和第一內齒圈6;第二行星齒輪組包括第二行星輪10、第二行星軸9、第二行星架、第二太陽輪軸、第二太陽輪7和第二內齒圈8。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本發明創造的減速器是鋼管廠芯棒進出軋線回轉臂機構上專用的減速器,它是由一級錐齒輪和兩級行星組成,輸出軸12是花鍵型式,輸入錐齒輪軸16固定在機體1上,錐齒輪2固定在第一太陽輪軸15上,也安裝在機體1內。機體1和一級內齒圈之間用軸承座聯接。一級內齒圈和二級內齒圈之間用軸承座聯接。輸出軸12由兩個軸承座通過軸承支承。第一級太陽輪軸尾端安裝一個編碼器3,用來測量輸出軸12轉速。
以上對本發明創造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創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創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創造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萬新傳動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萬新傳動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174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