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16975.6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493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春厚;劉穎;謝為天;李淑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劉廣生 |
| 地址: | 524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益生菌 液體 發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技術的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養殖業和飼料業的發展,益生素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已成為飼用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目前益生素的生產多使用不銹鋼發酵罐進行液體發酵,該法工藝較復雜,且需要購買2-3個發酵罐,一個200L的能控溫和攪拌的發酵罐的價格約為6000~8000元,成本較高、投資較大,對于小型益生素生產企業、養殖場及養殖戶來說,采用現有的益生菌液體發酵方法和裝置來生產益生素不太切合實際,亦使益生素的生產和使用成本增大。
上述論述內容目的在于向讀者介紹可能與下面將被描述和/或主張的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方面相關的技術的各個方面,相信該論述內容有助于為讀者提供背景信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方面,因此,應了解是以這個角度來閱讀這些論述,而不是承認現有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簡便易行的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以解決益生素生產及購買發酵裝置成本高和投資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提供一種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包括帶蓋的塑料桶、蒸餾水器,所述蒸餾水器產生的蒸餾水流入所述的塑料桶中,所述塑料桶中設有恒溫加熱器和攪拌器。
其中,所述塑料桶的容量為75?~?100L。
其中,所述的蒸餾水器為不銹鋼蒸餾水器,出水量5?~?10L/h,功率4.5?~?7.5KW。
其中,所述恒溫加熱器為帶有溫控器的不銹鋼水族加溫棒,功率300?~?500W,控溫范圍20℃?~?34℃。
其中,所述攪拌器為魚缸造浪泵,功率7?~?10W。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成本低、投資少,適合于小型益生素生產企業、養殖場和養殖戶使用。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種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以解決益生素生產及購買發酵裝置成本高和投資大的問題。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包括帶蓋的塑料桶1、蒸餾水器2。所述塑料桶1的容量為75?~?100L。所述的蒸餾水器2為不銹鋼蒸餾水器,出水量5?~?10L/h,功率4.5?~?7.5KW,所述蒸餾水器2產生的蒸餾水流入所述的塑料桶1中,所述塑料桶1中設有恒溫加熱器3和攪拌器4。所述恒溫加熱器3為帶有溫控器的不銹鋼水族加溫棒,功率300?~?500W,控溫范圍20℃?~?34℃。所述攪拌器4為魚缸造浪泵,功率7?~?10W。
下面針對不同的益生菌,對采用如上所述的益生菌液體發酵裝置的具體應用進行詳細描述。
枯草芽孢桿菌益生菌液的制備,步驟如下:
(1)準備發酵裝置:在75L塑料桶的底部放置7W魚缸造浪泵,在桶的側壁放置300W不銹鋼水族加溫棒(溫度調至34℃),向桶中注入由蒸餾水器流出的蒸餾水65L,水溫為81℃;
(2)制備液體發酵培養基:將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NaCl、K2HPO4和MgSO4·?7H20等按比例加入到裝有6L蒸餾水的不銹鋼鍋中,電磁爐加熱煮沸約25min,各成分完全溶解后倒入已降至室溫的桶裝蒸餾水中,即為液體發酵培養基;
(3)接種益生菌:用枯草芽孢桿菌作為益生菌株進行活化培養,將枯草芽孢桿菌活化培養物4L接種于液體發酵培養基中,接種方式可為單菌株接種或多菌株混合接種;
(4)益生菌發酵:接通魚缸造浪泵和不銹鋼水族加溫棒的電源,可看到培養基表面的波浪紋,蓋嚴塑料桶蓋,在34℃的溫度下持續發酵48h,獲得75L枯草芽孢桿菌益生菌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海洋大學,未經廣東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169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