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鑄鋁件砂型低壓鑄造生產用壓板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507666.2 | 申請日: | 2012-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42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沛培;周峰;周斌;馬俊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8/04 | 分類號: | B22D18/04;B22C21/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龍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觀 |
| 地址: | 21301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鑄鋁件 砂型 低壓 鑄造 生產 壓板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鑄件砂型低壓鑄造的工裝。
背景技術
鋁鑄件砂型低壓鑄造過程中,砂箱放置于低壓澆注平臺上。該過程中砂箱直澆口位置與下方保溫爐升液管位置缺乏準確定位,安放砂箱需反復調整位置,效率低下且難以保證砂箱澆口與升液管口配合良好。澆注過程中,砂箱上方采用配重鐵塊方式來防止鋁液壓力將砂箱抬起引起漏箱。但實施過程中,一方面澆口與升液管難以準確匹配,另一方面上方配重壓鐵重量分布不合理容易導致鋁液泄漏,漏箱發生概率約為20%,造成成品率低的同時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防止低壓澆注過程中漏箱現象發生,?方便低壓澆注實際生產操作,提高生產效率及成品率的鑄鋁件砂型低壓鑄造生產用壓板工裝。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鑄鋁件砂型低壓鑄造生產用壓板工裝,包括壓板底座、壓板、壓板支撐桿、砂箱擋條、定位銷和楔形墊塊,所述壓板底座至少有兩個且分開布置,每個壓板底座上均具有若干條燕尾槽,每個壓板底座上至少連接有兩個壓板,所述定位銷和壓板支撐桿均設在壓板底座上,壓板的中部與壓板支撐桿鉸接,壓板的一端為懸臂,壓板的另一端置于楔形墊塊上,楔形墊塊裝連在壓板底座上且可沿壓板底座的燕尾槽的走向滑移。
所述壓板為U形板,壓板支撐桿插在U形板的槽中,壓板中部開有與槽相通的橫向孔,壓板支撐桿的相應位置開有支撐孔,一螺桿穿入壓板的橫向孔和壓板支撐桿的支撐孔使壓板與壓板支撐桿鉸接。
所述壓板底座上還開有不共線的三個螺栓孔。
所述楔形墊塊通過螺釘與壓板底座的燕尾槽連接而固定在壓板底座上。
所述壓板底座的兩端設有吊掛。
所述每個壓板底座上連接有四個壓板。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置于低壓澆注設備的平臺上的砂箱前后左右位置有壓板和定位銷約束,能夠對砂箱準確定位;另外通過壓板壓緊砂箱的砂箱擋條,避免砂箱澆注過程中受鋁液充型作用而上抬。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了鑄件的成品率,減少了因直澆口與升液管貼合不準確導致的鑄件報廢;還消除了漏箱鋁液外溢帶來的安全隱患;另外也節省了以往工人調整直澆口與升液管相對位置所耗費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鑄鋁件砂型低壓鑄造生產用壓板工裝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側視圖;
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
圖5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6是圖4的C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鑄鋁件砂型低壓鑄造生產用壓板工裝,包括壓板底座1、壓板3、壓板支撐桿4、砂箱擋條7、定位銷6和楔形墊塊2,所述壓板底座1至少有兩個且分開布置,每個壓板底座1上均具有若干條燕尾槽1-1,每個壓板底座1上至少連接有兩個壓板3,所述定位銷6和壓板支撐桿4均設在壓板底座1上,壓板3的中部與壓板支撐桿4鉸接,壓板3的一端為懸臂,壓板3的另一端置于楔形墊塊2上,楔形墊塊2裝連在壓板底座1上且可沿壓板底座1的燕尾槽1-1的走向滑移。
如圖2、5所示,為了便于裝拆壓板3,所述壓板3為U形板,壓板支撐桿4插在U形板的槽3-1中,壓板3中部開有與槽3-1相通的橫向孔3-2,壓板支撐桿4的相應位置開有支撐孔4-1,一螺桿5穿入壓板3的橫向孔3-2和壓板支撐桿4的支撐孔4-1使壓板3與壓板支撐桿4鉸接。
如圖2、3所示,為了可調節位置地固定壓板底座1,所述壓板底座1上還開有不共線的三個螺栓孔。使用時,壓板底座1通過螺釘11穿過低壓澆注設備的平臺10的T形槽10-1以及壓板底座1的三個螺栓孔而固定在平臺10上。
如圖1、2所示,為了便于調節楔形墊塊2的位置,所述楔形墊塊2通過螺釘9與壓板底座1的燕尾槽1-1連接而固定在壓板底座1上。
如圖2、3所示,為了便于吊運,所述壓板底座1的兩端設有吊掛1-2。
如圖2所示,為了同時定位兩套砂箱8,所述每個壓板底座1上連接有四個壓板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經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0766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