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97482.2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22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熊學玉;鄭煒鋆;熊斌;汪繼恕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3/293 | 分類號: | E04C3/29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粘結 預應力 型鋼 混凝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型鋼混凝土梁,尤其涉及一種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
背景技術
型鋼混凝土結構是型鋼外包鋼筋混凝土的一種組合結構,它克服了鋼結構穩定、防火性能差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截面大、延性差的特點,是鋼與鋼筋混凝土的一種完美結合,在工程中已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由于其構件截面尺寸的減小,在一些對結構剛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裂縫和變形控制往往難以滿足要求。因此,預應力型鋼混凝土結構應運而生,它是在型鋼混凝土結構中施加預應力,從而提高結構的抗裂性能和抗變形能力。作為一種兼具型鋼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新型組合結構形式,它在大跨度、重載且對構件截面尺寸有嚴格要求以及抗震要求高的工程領域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在預應力型鋼混凝土結構中普遍采用的是用有粘結預應力筋進行張拉。由于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預留孔道、穿筋、灌漿等工序,這導致施工復雜、速度慢,并且預應力筋容易銹蝕以致有斷絲的危險,使用性能不是很理想。而在試驗研究中發現,如果采用無粘結預應力筋進行張拉,上述缺陷雖可以得到改善,但會使抗彎極限承載力降低10%-20%。因此需要研發一種新型結構,克服上述兩種粘結形式預應力筋型鋼混凝土結構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解決現在預應力型鋼混凝土結構中采用有粘結預應力筋施工復雜、速度慢的缺陷。
技術方案
一種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內設置有非預應力筋,在非預應力筋外綁扎安裝有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內的非預應力筋之內設置有工字型鋼,在工字型鋼的下側穿過混凝土梁設置有緩粘結預應力筋,所述緩粘結預應力筋為在預應力筋外包裹緩凝砂漿,在緩凝砂漿外再以不透水塑料布包裹成圓條形;所述緩粘結預應力筋穿過混凝土梁,以錨固裝置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梁上。
所述工字型鋼按對稱布置在所述混凝土梁截面的中間。
所述緩粘結預應力筋設置有兩根,安裝在工字型鋼的下側和受拉非預應力筋的上方之間。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既有無粘結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的結構自重輕、施工簡便、速度快的特點,又有有粘結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的抗彎極限承載力高的特點,使用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適用性,有利于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在實際工程中的推廣和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中緩粘結預應力筋剖面圖。
其中:1-混凝土梁,2-非預應力筋,3-箍筋,4-工字型鋼,5-緩粘結預應力筋,6-錨固裝置,7-預應力鋼筋,8-緩凝砂漿,9-不透水塑料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一種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包括混凝土梁1,所述混凝土梁1內設置有非預應力筋2,在非預應力筋2外綁扎安裝有箍筋3,所述混凝土梁1內的非預應力筋2之內設置有工字型鋼4,在工字型鋼4的下側穿過混凝土梁1設置有緩粘結預應力筋5,所述緩粘結預應力筋5采用在預應力筋7外包裹緩凝砂漿8,在緩凝砂漿8外再以不透水塑料布9包裹的方式。所述緩粘結預應力筋5穿過混凝土梁1,以錨固裝置6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梁1上。
所述工字型鋼4按對稱布置在所述混凝土梁1截面的中間。
所述緩粘結預應力筋5設置有兩根,安裝在工字型鋼4的下側和受拉非預應力筋2的上方之間。
本實用新型結構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實現:施工時,鋪設梁底模板,加固驗證后,在底模上墊型鋼的支撐鐵件,將工字型鋼4安裝好后,綁扎梁上非預應力筋2和箍筋3,然后穿設緩粘結預應力筋5,接著支設梁側模,澆注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的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75%)后,采用千斤頂對緩粘結預應力筋5進行張拉,張拉完畢后,用錨固裝置6固定緩粘結預應力筋5,并進行密封防護,最后拆除模板。整個工序簡便清晰,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本緩粘結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梁是在工字型鋼混凝土梁中采用緩粘結預應力筋5進行張拉,緩粘結預應力筋5是在預應力筋7的四周表面密封包裹一層緩凝砂漿8,這樣在預應力筋7張拉前具有無粘結結構施工簡便的特點,在后期又具有有粘結結構抗彎極限承載力高的特點。通過試驗研究證實,該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自重輕。由于采用緩粘結預應力筋5,梁不需要預留孔道,減小尺寸,減輕自重,有利于減輕下部支承柱的荷載和降低造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未經同濟大學;上海同吉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974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