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93400.7 | 申請日: | 2012-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09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韓小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曉清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78 | 分類號: | C02F1/78;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科技園***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醫藥 廢水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裝置,尤其是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臭氧氧化工藝已大范圍用于水處理工程中,其性能的發揮受臭氧溶于水的投加方式所限。常用的臭氧投加方式有曝氣式(直接曝氣或氧化塔式)、文丘里射流器式、旋渦負吸式或HICHINE泵混合式樣等幾種,以上其溶于水效率可依次提高,HICHINE泵式效率可達95%以上。上述工藝的主要適用工程列舉如下:
(1)曝氣式:自來水、養殖水、生產循環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
(2)文丘里射流式:二次供水、純凈水、礦泉水、養殖水冷卻、游泳池水等;
(3)負吸式:小水體應用;
(4)氣液混合泵式:小水體應用或臭氧消毒水應用;
在大型水處理中通常采用曝氣式接觸氧化池,底部通常采用陶瓷曝氣盤,采用上述反應器的缺點主要有①為達到高效傳質,接觸池的有效池深較大;②陶瓷曝氣盤微孔容易堵塞,特別是在間歇運行和水中存在鐵、錳時更為突出;③氣泡上升時容易產生溝流,對氣液接觸造成不利影響;④陶瓷曝氣盤每隔幾年需要一次完全的更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處理效果好、投資少、維護簡單的醫藥廢水處理裝置。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氧化池,所述氧化池內設有用于布水的穿孔墻,將氧化池分隔為進水段和出水段,所述出水段設有填料,所述填料的下部設有臭氧曝氣管。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處理效率高,在農藥廢水及布洛芬生產廢水的深度處理中,對COD的去除效果超過80%;曝氣系統采用不銹鋼穿孔曝氣管,解決了陶瓷曝氣盤易壞需要更換的難題,節約投資,維護簡單,使用壽命可達20年;填料中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銅等,和臭氧形成協同作用,可提高臭氧的氧化效果;臭氧在氧化有機物的同時還可以產生微絮凝的效果,后期可添加混凝沉淀工藝去除少部分無機物和大量難降解有機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包括氧化池1,所述氧化池1內設有用于布水的穿孔墻2,將氧化池1分隔為進水段和出水段,所述出水段設有填料4,所述填料4的下部設有臭氧曝氣管3。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氧化池1流態采用推流式,廢水進入進水段之后,經過穿孔墻2布水,均勻的通過填料4,底層的臭氧曝氣管3曝氣,氣泡在上升過程中經過填料4的層層切割,氣泡逐漸變小,能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時填料4中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銅等,和臭氧形成協同作用,可提高臭氧的氧化效果。臭氧在氧化有機物的同時還可以產生微絮凝的效果,后期可添加混凝沉淀工藝去除少部分無機物和大量難降解有機物。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藥廢水處理裝置的優點如下:
(1)運行穩定可靠,去除效率高,抗沖擊負荷強,適用于工業廢水生化工藝后的深度處理工藝;
(2)曝氣方式容易實現,施工安裝簡單方便;
(3)出水生化性得到提高,可后續使用生化處理工藝,并且臭氧自動分解為氧氣后無二次污染,且使水中溶解氧常呈飽和狀態或接近飽和狀態,又為后續生物載體處理中的生物降解提供了必要條件,也減小了外界給系統的風量,也就減小了對風機鼓風量的要求;
(4)填料中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銅等;和臭氧形成協同作用,可提高臭氧的氧化效果;
(5)同時臭氧在氧化有機物的同時還可以產生微絮凝的效果,后期可添加混凝沉淀工藝去除少部分無機物和大量難降解有機物。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曉清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曉清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934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