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92992.0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387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鄧運偉;潘巨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252 | 分類號: | G01B5/2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喇叭口 管接頭 螺母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同軸度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是液壓管路常用的接頭裝置,如圖1所示,通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a與喇叭口管接頭螺母b旋緊后,使喇叭口管接頭c與螺母座a的錐面相互配合,達到密封的效果。
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a是保證喇叭口管接頭密封性能的關鍵部件,其中螺母座a的錐面和內螺紋的同軸度需要重點控制。當出現內螺紋與錐面不同軸時,會造成喇叭口管接頭螺母b緊固后,喇叭口管接頭c徑向壓緊力不均,導致局部密封失效。
中國專利公告號CN201555553U公開了一種臺階孔同軸度檢測裝置,主要由檢測軸和安裝在檢測軸上的百分表、杠桿組成,檢測軸的上端為手柄,其下端為包括小直徑軸的臺階軸,百分表安裝在檢測軸的上部,杠桿鉸接在檢測軸的槽中。該裝置主要用于檢測臺階孔的同軸度,而對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上的錐面與內螺紋的同軸度則無法檢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檢測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內螺紋和錐面同軸度裝置,以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當出現內螺紋與錐面不同軸時,會造成喇叭口管接頭螺母緊固后,喇叭口管接頭徑向壓緊力不均,導致局部密封失效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檢測裝置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檢測裝置,包括基準軸以及用于支撐基準軸的基座,所述基準軸的一端可旋轉地設置于基座上,基準軸的另一端套有檢測筒,該檢測筒與基準軸之間留有空隙,所述檢測筒的自由端的外壁上設有螺紋,所述基準軸自由端的端面中心設有錐形孔,所述基座上還設有用于探測檢測筒偏移的百分表。該技術方案的設計思想是:設計一基準軸和一檢測筒,基準軸自由端端面設置錐形孔,該錐形孔與被檢測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錐面適配;檢測筒的外螺紋與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內螺紋連接,從而將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錐面與內螺紋的軸線轉化為基準軸與檢測筒的軸線并將其引出,保持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錐面與基準軸上的錐形孔適配的情況下,轉動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百分表則會檢測出檢測筒外徑的跳動,從而反映出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錐面與內螺紋的同軸度情況,實現了對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加工精度的控制,保證了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密封性能。
作為優選,所述基準軸的自由端膨大成外凸的球面,所述外凸球面的直徑最大處大于檢測筒的中心孔徑,所述檢測筒的自由端的中心孔邊緣形成內凹的球面,該內凹的球面與所述外凸的球面的弧度相同。使用中,由于需要保證基準軸與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錐面同軸,而手持操作則不能精確保證該要求,所以設計利用檢測筒的內凹球面將基準軸的外凸球面壓緊在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錐面上,同時又能保證檢測筒的轉動不被基準軸的外凸球面卡死。
作為優選,所述基座上設有支撐塊,支撐塊頂面上設有V形槽,V形槽一直延伸到支撐塊的兩相對端面上,所述基準軸的軸線沿著V形槽的方向置于V形槽內,并用定位塊將基準軸限定在V形槽中可做旋轉運動。該項詳述基準軸的旋轉定位方式。
作為優選,所述基準軸的遠離錐形孔的一端的端面中心設有盲孔,所述基座上固定有豎板,豎板表面上固定有頂入盲孔內的頂針。在上述旋轉定位的情況下,用頂針來限定基準軸的軸向位移。
本實用新型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檢測裝置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對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加工精度的控制,保證了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密封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使用中的接管方式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檢測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于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的檢測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標號分別為:1.基座?2.支撐塊?3.定位塊?4.豎板?5.頂針?6.基準軸?7.檢測筒?8.百分表?9.喇叭口管接頭螺母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描述。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929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