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繞線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92942.2 | 申請日: | 2012-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805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趙軍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金萊爾電工機械廠 |
| 主分類號: | B65H54/22 | 分類號: | B65H54/22;B65H51/00;B65H54/28;B65H6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麗 |
| 地址: | 31111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全自動 繞線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繞線機,可用于電線電纜行業中電源線纜及信號通訊電纜的制造。
背景技術
電線電纜行業,包括電力電纜及通訊電纜是我國出口產品第二大支柱產業。我們日常所見最多的是電源線纜及信號通訊線纜(如各種家用電器的插頭線及電腦用的USB線和網線),大多數情況下,電源插頭線或通訊線是有一定長度的,一般為1~2米,長一點的有5~10米。線纜加工時,為保證外被塑膠擠出的連續性,一般先要收成幾千米或幾萬米長的一大圈線,再由這大圈線分斷裁切成規定所需的短的長度線纜。短的線纜經下一道工序兩頭加工插頭或端子,但如果短的線纜長度超過1米以上時,在搬運、包裝、運輸及加工時都會很不方便,影響效率,所以必須將短的線纜繞成圈再捆扎一下,形成8字形狀,這樣在加工、包裝、運輸等方面就方便多了,能實現這項功能的可以是人工手動繞線或者是自動、半自動繞線機。
目前傳統的繞線機,都無法實現全自動繞線,例如要計算線纜長度,是采用單獨購置計長設備;連續往前送線時,是人工送線;在切線時,采用的是人工切線或者單獨購置切線設備;夾線時,采用的是人工夾線,這樣不僅效率低、產能少,而且占地大、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效率高、維護方便的新型全自動繞線機,本機型采用自動計長、自動送線、自動切線和自動繞線的方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全自動繞線機包括機架、計長裝置、送線裝置、切線裝置、夾線裝置和繞線裝置,其中所述送線裝置包括管頭和送線氣缸,所述計長裝置安裝在機架的一側,所述送線裝置安裝在機架上端,所述切線裝置安裝位于靠近所述管頭的一側,所述夾線裝置包括夾頭,所述繞線裝置的一側靠近所述切線裝置,所述繞線裝置的另一側靠近所述夾線裝置的夾頭,電線電纜經過計長裝置后,進入送線裝置的送線氣缸,從送線裝置的管頭穿出,經過切線裝置后進入繞線裝置,從繞線裝置穿出,進入夾線裝置的夾頭。
進一步,所述送線裝置還包括彈簧和線管,所述線管與所述送線氣缸通過所述彈簧連接。
進一步,所述全自動繞線機還包括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固定在所述機架的上端,且所述限位裝置位于靠近所述彈簧的一側。
進一步,所述全自動繞線機還包括排線裝置,所述排線裝置固定在所述機架的上端,且所述排線裝置位于靠近所述管頭的一側。
進一步,所述繞線裝置還包括繞線氣缸和繞盤,所述繞盤位于所述繞線氣缸的上端。
進一步,所述全自動繞線機還包括抓線手臂裝置,所述抓線手臂裝置位于所述繞盤的上端。
進一步,所述夾線裝置還包括夾線氣缸,所述夾頭位于靠近所述繞盤的一側,所述夾線氣缸位于遠離所述繞盤的另一側。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增加了專門設計的計長裝置,不需要再單獨購置計長設備,使機器裝置更緊湊更方便。
2、增加了專門設計的送線裝置,使得線纜可以連續的往前送線,不需要再人工送線,并且送線裝置結構簡單且方便實用,因此采用送線裝置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效率也更高。
3、增加了專門設計的切線裝置,不需要再購置單獨切線設備,使機器裝置更緊湊更方便,也不用人工切線,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4、增加了專門設計的夾線裝置,不用再人工夾線,且夾線裝置簡單、方便、實用、可靠性高,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5、增加了計長裝置、送線裝置、切線裝置和夾線裝置等,使得整體設備更加緊湊,占地面積更小,操作更加人性化,產能也更加高。
附圖說明
圖1是全自動繞線機的裝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裝置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金萊爾電工機械廠,未經杭州金萊爾電工機械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929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