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飛邊頂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90707.1 | 申請日: | 2012-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845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蔣鵬;韋韡;曹飛;余光中;胡福榮;宋彤;楊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機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1J13/14 | 分類號: | B21J1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飛邊頂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邊頂出裝置,尤其應用在鍛造領域,在切邊完成后實現飛邊頂出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采用的飛邊頂出裝置也可為多級導向,其頂板導向部分與頂桿安裝于不同側,如圖9-a,9-b所示,其占用空間較大,且隨著頂桿3的不斷頂出,頂板16的導向部分有效導向長度從L2減小為L2′,造成導向的精度和穩定性下降。?
將頂板的導向部分設計為與頂桿處于同一側,可使得結構緊湊,減小空間占用,如圖8-a,8-b所示,且隨著頂桿3的不斷頂出,頂板16導向部分有效導向長度保持不變,即L1=L1′,這樣可保證在飛邊頂出時能有較高的導向精度和穩定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飛邊頂出裝置。?
一種飛邊頂出裝置,主要包括頂板、一級頂桿、二級頂桿、頂板導套、頂桿導套、一級頂桿彈簧、二級頂桿彈簧、脫飛邊板、壓板、鎖緊螺母、開口銷等。頂板導向部分與頂桿位于同一側。脫飛邊板與沖頭外輪廓間隙為C0,C0=1-2mm。頂板具有與之配合的限位塊,限位塊與頂板上限位槽間隙C1,C1=7-9mm,頂板與模座上相應的孔壁間距C2,C2=2-3mm。頂板導向部分直徑為d0,d0=110?mm,一級頂桿導向部分直徑為d1,d1=30-35mm,二級頂桿導向部分直徑為d2,d2=30-32mm。頂板導向部分長度a0,a0=240-250mm,有效導向長度為a0′,a0′=150-160mm,一級頂桿有效導向長度為a1,a1=95-105mm。頂出行程為H0,H0=40-50mm。頂板頭部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狀,邊長Ld=Bd,為295mm-300mm,導板頭部高度hg,hg=55-65mm,總高度hd,hd=300-310mm,限位槽高度hk,hk=8-12mm。頂板導套厚度為m0,m0=9.5-10.5mm,一級頂桿導套厚度為m1,m1=6.5-7.5mm。二級頂桿尾部帶有螺紋部分并與鎖緊螺母和開口銷配合將脫飛邊板固定鎖緊。二級頂桿頭部高度h1,h1=9-10mm,頭部臺階寬度b1,b1=4.5-5.5mm,尾部高度h2,h2=65-75mm,尾部開有直徑dk的小孔,dk=4mm,小孔距離尾端h3,h3=14-15mm。?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初始狀態飛邊頂出裝置裝配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飛邊頂出裝置俯視圖。?
圖3為頂板限位裝置示意圖。?
圖4為頂出狀態飛邊頂出裝置裝配示意圖。?
圖4-a是圖4中局部放大圖。?
圖5-a,5-b是脫飛邊板鎖緊示意圖。?
圖6是二級頂桿圖。?
圖7-a,7-b是頂板圖。?
圖8-a,8-b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頂板與一級頂桿連接示意圖。?
圖9-a,9-b是現有技術的頂板與一級頂桿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該裝置安裝于切邊模模座5內。頂板16與外部頂出裝置17相連。壓板2通過螺釘1固定在模座5上,形成一限位塊,防止頂板16脫出模座5表面5-1。頂板導向部分可在頂板導套15內滑動,頂板另一側壓緊一級頂桿3,一級頂桿3可在頂桿導套6內滑動,并配有復位彈簧4,一級頂桿3尾部與二級頂桿8頭部相連,二級頂桿8也配有復位彈簧9。二級頂桿8頭部與脫飛邊板12通過螺紋連接,并由鎖緊螺母11鎖緊。?
當外部頂出裝置運動到如圖4所示位置,其行程為H0。與此同時,頂板16也運動相同的距離,從而帶動一級頂桿3以及與一級頂桿3相連的二級頂桿8運動,相應地,一級頂桿彈簧4和二級頂桿彈簧9被壓縮。因此,與二級頂桿8通過螺紋固定連接的脫飛邊板11推動飛邊10槽脫離沖頭14的方向運動,將飛邊10推出。頂出工作完成后,外部頂桿回復,一級頂桿彈簧4和二級頂桿彈簧9分別復位,將一級頂桿3、二級頂桿8以及頂板16推回如圖1所示初始位置,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圖2為飛邊頂出裝置俯視圖。從中可知,限位塊1被布置在頂板的四條邊外,限位塊1為圓形。?
圖3為圖1中I的局部放大圖,限位塊1限位面與頂板16限位槽底面16-1接觸,防止頂板脫出模座5表面5-1。限位塊1與頂板上限位槽側面間隙C1,C1=7-9mm,頂板與模座上相應的孔壁間距C2,C2=2-3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機電研究所,未經北京機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907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顯示面板及應用其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 下一篇:大電流偵測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