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采用雙離合傳動裝置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75136.4 | 申請日: | 2012-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32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駿;劉明輝;李俊新;楊興旺;趙子亮;楊鈁;李元;羅國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7/28 | 分類號: | B60K17/28;B60K17/02;B60K17/06;B60K1/02;B60L11/12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市***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用 離合 傳動 裝置 程式 電動汽車 動力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采用雙離合傳動裝置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特別涉及具有內燃機和兩個電動機并能進行內燃機驅動和電動機驅動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
背景技術
在節能和環保成為汽車行業發展主題的今天,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成為各國汽車廠商重點研究的對象。混合動力汽車(Hybrid?Electrical?Vehicle,?簡稱HEV)?是指同時裝備兩種動力來源—熱動力源(由傳統的汽油機或者柴油機產生)與電動力源(動力電池與電動機)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不需要外接充電,是以發動機為主要動力源的電動汽車,通過發動機怠速停機、制動能量回收、低速純電動行駛、行車發電、行車助力以及發動機單獨驅動等混合動力功能,使得發動機可以按照整車的實際運行工況靈活調控,保持在綜合性能最佳的區域內工作,從而降低油耗與排放。?
與混合動力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Battery?Electric?vehicle,簡稱BEV)完全依靠電電動機驅動車輛,其能量源來自電網,實現了零排放,能效高,噪音小。但是受目前動力電池技術水平限制,其能量密度還不能滿足車用需求,整車續駛里程有限,不能滿足用戶日常使用要求。?
為了延長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人們在電動車動力系統中增加了一個高效率內燃機,當動力電池電壓降低時,它可以驅動發電機提供動力,以此達到延長續駛里程的目的。這類電動車被稱為增程式電動汽車?(Range-extended?Electric?Vehicle,簡稱REEV)。根據動力系統結構,目前存在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可以分為串聯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混聯增程式電動汽車。串聯增程式電動汽車在成本增加(與傳統車比較)方面優勢較大,在電量保持階段下動力性很難滿足車輛性能要求,高速行駛燃油經濟性也較差。混聯增程式電動汽車在電量保持階段下動力性和油耗均優于串聯增程式電動汽車,但動力系統復雜、成本較高;?
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傳統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的內燃機需要工作在低速擋以滿
足加速需求,其負荷率低且負荷與轉速變化快,影響整車經濟性;
(2)在現有的混合動力構型中,電機主要用來調節內燃機的工作區域,從而使內燃機盡量在最優經濟區間工作,驅動車輛需要的動力還是主要由內燃機提供,因此內燃機的功率很大,影響整車經濟性和排放性;
(3)在現有的混合動力構型中,第一電動機形式一般有兩種,BSG(Belt?Starter?Generator)和ISG(Integrated?Starter?Generator),它們通常與內燃機直接相連,內燃機工作時會一直帶動它們轉動,這不僅會產生機械摩擦損失,還會產生電磁損失,影響整車經濟性;
(4)雖然純電動汽車能夠實現零耗油量和零排放,但是由于動力電池的體積和能量密度的限制,其續駛里程非常有限;
(5)串聯增程式電動汽車,在增程模式下,存在能量二次轉換損失,影響整車經濟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雙離合傳動裝置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其采用一個小功率等級的內燃機和一個大功率等級的第二電動機。在內燃機驅動時防止帶動第一電動機旋轉,減少了第一電動機的摩擦損失與電磁損失。通過兩套變速齒輪機構為第二電動機提供兩擋傳動比,整車動力性需求由第二電動機滿足,降低了內燃機的功率,提高了內燃機的負荷率,改善了整車經濟性和排放性。在動力電池電量不足時,低速時串聯驅動車輛,由內燃機驅動第一電動機給動力電池充電,維持電量平衡;高速時并聯驅動車輛,能量傳遞效率高,在保證整車動力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延長了車輛的續駛里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采用雙離合傳動裝置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由內燃機、第一電動機、第二電動機、兩個雙離合傳動裝置和兩套變速齒輪機構組成,其中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可以用來換擋;其特征在于:內燃機的曲軸與第一雙離合傳動裝置殼體連接。第一雙離合傳動裝置的第一離合器通過傳動軸與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第二離合器連接;第一雙離合傳動裝置的第二離合器與第一電動機轉子連接;第二電動機轉子通過傳動軸與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殼體連接;通過控制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兩個離合器的分離或者結合,分別控制兩套變速齒輪機構輸出動力,可以實現兩個擋位。?
所述的第二電動機轉子通過傳動軸與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殼體連接,當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的第一離合器結合,第二離合器分離,動力通過第一變速齒輪機構輸出,第一變速齒輪機構的傳動比等于1即二擋;當第二雙離合傳動裝置的第一離合器分離,第二離合器結合,動力通過第二變速齒輪機構輸出,第二變速齒輪機構的傳動比大于1即一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751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