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71981.4 | 申請日: | 2012-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73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黨俊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約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23/44 | 分類號: | B65G2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趙鎮勇 |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州區中關村科***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送 輸送帶 顯示 拉力 螺旋 拉緊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輸送帶的拉緊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需要保證合適的漲緊力才能保證帶式輸送機輸送帶與滾筒不打滑和輸送帶下垂度的要求,漲緊力的值是設計人員根據輸送機運行狀態計算出的漲緊力,只有保證了合適漲緊力才能保證輸送機運行穩定和輸送帶的有效壽命,輸送帶漲緊力的過大會無端增加驅動功率,也會嚴重超過漲緊滾筒的許用載荷,造成滾筒軸折斷,過小時會造成輸送帶與滾筒不同步,從而加劇滾筒表面的磨損,降低膠帶使用壽命,同時也造成輸送帶下垂度過大。使設備運行不穩定。所以帶式輸送機需要一種拉緊輸送帶裝置,用于保證輸送帶合適漲緊力、可緩和物料對膠帶的沖擊力,輸送帶拉緊裝置的好壞,直接關系整個帶式輸送帶運行穩定,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部件。
現有技術中的螺旋拉緊裝置不能知道輸送帶的漲緊力的大小,漲緊時通常靠經驗和個人的感覺來調整漲緊力大小,極易造成漲緊力過大和過小,存在很多弊病,如:輸送帶無法準確調到計算的漲緊力值、不能起到緩和輸送帶的沖擊力載荷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準確調到計算的漲緊力值、并能緩和輸送帶的沖擊力載荷的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包括滾筒軸承座,所述滾筒軸承座安裝在滾筒軸承座滑架上,所述滾筒軸承座連接有測力彈簧裝置,所述測力彈簧裝置連接有T型螺旋絲桿。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由于滾筒軸承座安裝在滾筒軸承座滑架上,滾筒軸承座連接有測力彈簧裝置,測力彈簧裝置連接有T型螺旋絲桿。能準確調到計算的漲緊力值、并能緩和輸送帶的沖擊力載荷,適用于帶式或鏈板式輸送機使用、工作可靠、價格較低、部件通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示意圖;
圖3為圖1的I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測力彈簧裝置,2、滾筒軸承座滑架,3、滾筒軸承座,4、T型螺旋絲桿,5、帶拉力刻度線的導桿,6、測力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
包括滾筒軸承座,所述滾筒軸承座安裝在滾筒軸承座滑架上,所述滾筒軸承座連接有測力彈簧裝置,所述測力彈簧裝置連接有T型螺旋絲桿。
所述測力彈簧裝置包括測力彈簧和帶拉力刻度線的導桿。
本實用新型裝在帶式輸送機尾部或中部,常用于短距離的帶式輸送機的膠帶張緊裝置,尾部螺旋拉緊方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尤其是調整膠帶跑偏很方便。適用于帶式或鏈板式輸送機使用、工作可靠、價格較低的、部件通用性強。測力彈簧裝置是由兩組專用設計壓簧(測力彈簧)和帶有刻度的導桿組成,它主要起推動漲緊滾筒并反應出漲緊力值得作用。
具體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所示,為北京約基同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為阿塞拜疆帶式輸送機配備的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可顯示拉力螺旋拉緊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約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約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7198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垂直升降立體多層一體化輸送裝置
- 下一篇:停車控制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