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源防雷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64976.0 | 申請日: | 2012-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4058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阮小飛;付茂金;湯久先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北京市華鐵信息技術開發總公司;北京銳馳國鐵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H9/04 | 分類號: | H02H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傳標;董彬 |
| 地址: | 10008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源 防雷 | ||
1.一種電源防雷箱,該電源防雷箱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該殼體(1)內設置有隔板(2),以將所述殼體(1)的內部空間分隔為電源部分(1a)和防雷部分(1b),所述電源部分(1a)內設置有電源線(3),所述防雷部分(1b)內設置有防雷模塊(4),該防雷模塊(4)的一端與所述電源線(3)電連接,另一端接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部分(1b)內設置有PLC、報警器(5)和溫度傳感器,所述PLC與所述溫度傳感器連接,以接收所述溫度傳感器采集的溫度信號,所述PLC根據該溫度信號控制所述報警器(5)報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溫度信號達到預定值時,所述PLC向所述報警器(5)發出控制信號,以使所述報警器(5)報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線(3)包括三根相線,該三根相線與所述PLC電連接,當所述三根相線中的任意一根斷路時,所述PLC向所述報警器(5)發出控制信號,以使所述報警器(5)報警。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模塊(4)與所述PLC電連接,當所述防雷模塊(4)故障時,所述PLC向所述報警器(5)發出控制信號,以使所述報警器(5)報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模塊(4)包括主體部(6)和連接部(22),所述主體部(6)包括放電管(7)、壓敏電阻(8)和壓桿(9),所述連接部(22)包括與所述PLC電連接的開關簧片(10),在所述防雷模塊(4)正常時,所述壓桿(9)壓住所述開關簧片(10),當所述放電管(7)或所述壓敏電阻(8)過熱時,所述壓桿(9)離開所述開關簧片(10),以使該開關簧片(10)彈起,所述PLC向所述報警器(5)發出控制信號,以使所述報警器(5)報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6)包括固定板(11),所述放電管(7)和所述壓敏電阻(8)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板(11)的兩個側面上,所述主體部(6)還包括第一接觸片(12)、第一彈性壓片(13)和第一紅牌(14),所述固定板(11)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凹槽(16),所述第一紅牌(14)的左端部設置有第一彈性件(15),且所述第一紅牌(14)的左端與所述壓桿(9)的上端可分離地相連,所述第一接觸片(12)設置在所述凹槽(16)的右側,并位于所述放電管(7)附近,所述第一彈性壓片(13)的左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1)上,右端焊接在所述第一接觸片(12)上,并將所述第一紅牌和所述第一彈性件(15)限制在所述凹槽(16)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件(15)為套接在所述第一紅牌(14)左端的彈簧。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的下端面上形成有突出于該固定板(11)側面的下限位板(17),所述壓桿(9)的下端穿過所述下限位板(17)壓住所述開關簧片(10)。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桿(9)包括水平部(9a)和豎直部(9b),所述水平部(9a)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通孔(9c),所述第一紅牌(14)的左端設置有第一銷軸(14a),所述第一通孔(9c)和所述第一銷軸(14a)的軸線方向均與所述第一彈性件(15)的伸縮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銷軸(14a)設置在所述第一通孔(9c)中,且所述第一銷軸(14a)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通孔(9c)的直徑,所述豎直部(9b)的下端穿過所述下限位板(17)壓住所述開關簧片(10)。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源防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部(9b)的中部設置有凸緣(9f),且在所述凸緣(9f)和所述下限位板(17)的上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件(9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北京市華鐵信息技術開發總公司;北京銳馳國鐵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通信信號研究所;北京市華鐵信息技術開發總公司;北京銳馳國鐵智能運輸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6497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