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61682.2 | 申請日: | 2012-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702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馬麗山;楊小庫;張海寧;王煜杰;王生杰;馮超;廖鵬;李玉海;徐世山;康鈞;張仲秋;謝艷麗;何艷嬌;袁玉龍;沈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海電力科學試驗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31/12 | 分類號: | G01R31/12;G01R1/1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810008***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換流 變壓器 局部 放電 試驗 用均壓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
【背景技術】
青藏±400kV直流聯網工程于2011年底投入運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高海拔、高寒地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輸電工程。它不僅能滿足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用電需求、服務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更重要的將從根本上解決西藏地區缺電及電網穩定性差的問題,為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和諧、穩定做出突出貢獻。
換流變壓器內絕緣結構主要是油紙絕緣,變壓器在工作電壓下的局部放電是使油紙絕緣老化并發展到擊穿的重要因素。油紙絕緣中的局部放電往往是從其中的氣泡、雜質、導體表面的毛刺以及油隙等處開始發生的。導致變壓器絕緣中產生氣泡的因素主要有:一、變壓器絕緣結構和制造工藝上的缺陷,如在變壓器固體結構中由于浸漬不善而殘留的氣泡,或局部電場過高,油在高電場作用下析出氣體,局部過熱使固體和液體分解產生氣體等;二、變壓器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絕緣材料的老化、劣化,如絕緣受潮,其中的水分在過熱點汽化成氣泡,或水分在高電場作用下電解產生氣泡。由此可見,局部放電既是變壓器絕緣劣化的征兆,又是變壓器絕緣劣化的原因,測量局部放電能有效地發現變壓器內部絕緣的固有缺陷和因長期運行使絕緣老化而產生的局部隱患。因此,局部放電試驗是及時發現變壓器潛伏故障的重要手段。
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信號一般較小,常常淹沒于各種干擾信號之中,要準確測量局部放電信號,必須將各種干擾排除在外。柴達木換流變壓器網側330kV套管、閥側星形套管首端、閥側角形套管首端由于電壓較高,再加上換流站海拔高,空氣稀薄,單位長度氣隙更易放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以避免或減小電暈放電對局部放電信號的干擾,增加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的準確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包括上均壓環、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上均壓環、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同軸設置,安裝套筒設置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之間;上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和截面直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大于安裝套筒的外徑。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安裝套筒的外徑為45cm,高度為10cm。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均勻設有三根支撐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均勻設有三根支撐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均為140cm,截面直徑均為30cm;上均壓環的頂面與下均壓環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100cm。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均為110cm,截面直徑均為20cm;上均壓環的頂面與下均壓環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85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夠有效的避免或減小電暈放電對局部放電信號的干擾,增加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包括上均壓環1、下均壓環2、安裝套筒3和支撐桿4;上均壓環1、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同軸設置,安裝套筒3設置于上均壓環1和下均壓環2之間;6根支撐桿4中的3根一端連接上均壓環的下端,另一端連接安裝套筒3的上端;另3根支撐桿4一端連接安裝套筒3的下端,另一端連接下均壓環2的上端。使用時,通過安裝套筒3可將本實用新型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安裝于換流變壓器網側330kV套管、閥側星形繞組首端或閥側角形繞組首端上,其相對于單均壓環均壓效果更好,更適合于高海拔地區。上均壓環1和下均壓環2的外徑和截面直徑相同,上均壓環1和下均壓環2的外徑大于安裝套筒3的外徑;安裝套筒3的外徑為45cm,高度為10cm。
根據靜電場分析,通過電暈起始場強的經驗公式可以計算均壓環上的最大場強。
外施電壓U和Emax間的關系為:式中,d為電極間距離,f為電場不均勻系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海電力科學試驗研究院,未經青海電力科學試驗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616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