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框架逆作法中一柱一樁垂直度的反導向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59096.4 | 申請日: | 2012-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658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洪順生;褚峰;汪炎法;張偉;梁志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質礦產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2 | 分類號: | E02D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繼明 |
| 地址: | 200135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框架 作法 中一柱一樁 垂直 導向 控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坑施工用控制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框架逆作法中一柱一樁垂直度的反導向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順作法施工超大面積深基坑,其優點是與主體關聯度低,施工較為便捷。但是對于超大規模基坑來說,需要設置和拆除大量臨時支撐,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基坑工程的造價,也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另外臨時支撐所具有的長度大和整體剛度小的特點,也會給基坑變形帶來很大影響。
面對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節能與環保成為了人類所面臨的大問題,因此“節能減排”被列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在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中也不例外,超大超深基坑往往都設計成逆作法一次成型,這樣對于材料節約、縮短建設工期等都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但同時卻對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逆作法中“一柱一樁”方法由此而產生。與一般方法相比,“一柱一樁”對格構柱的垂直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施工過程中需要設計一種對格構柱的垂直度進行控制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有效防止格構柱變形、滿足一柱一樁垂直度施工要求的框架逆作法中一柱一樁垂直度的反導向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框架逆作法中一柱一樁垂直度的反導向控制裝置,包括定位平臺和導向筒,所述的定位平臺與導向筒的一端垂直連接。
所述的定位平臺包括一對平行的梯形柱和一對連接在梯形柱之間的平行的連接柱,所述的梯形柱和連接柱一體化設計,并形成一正方形孔。
所述的梯形柱的兩端均設有用于使所述反導向控制裝置與地面連接的膨脹螺絲孔。
所述的梯形柱的兩端還設有調節螺栓孔。
所述的導向筒穿入所述正方形孔中,并通過定位螺桿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定位平臺和導向筒對格構柱的平面位置、角度和垂直度進行控制,有效防止格構柱在施工中變形,保證施工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施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框架逆作法中一柱一樁垂直度的反導向控制裝置,包括定位平臺1和導向筒2,所述的定位平臺1與導向筒2的一端垂直連接。
所述的定位平臺1包括一對平行的梯形柱3和一對連接在梯形柱之間的平行的連接柱4,所述的梯形柱3和連接柱4一體化設計,并形成一正方形孔5。所述的導向筒2穿入該正方形孔5中,并通過定位螺桿8固定。
所述的梯形柱3的兩端均設有用于使所述反導向控制裝置與地面連接的膨脹螺絲孔6。梯形柱3的兩端還設有調節螺栓孔7。
如圖2所示,在框架逆作法施工過程中,對格構柱進行施工時,先將本實用新型反導向控制裝置通過膨脹螺絲和膨脹螺絲孔6固定在地面上,導向筒在地面以下位置,然后用水準儀校核導向架定位平臺的平準度,當定位平臺處于完全水平狀態時,表明導向筒已經處于完全垂直的狀態。此時將格構柱9起吊并緩慢插入導向筒內直至設計標高,然后將格構柱9擱置在定位平臺上并固定。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容易發生混凝土或導管擠壓格構柱的現象,格構柱受到擠壓后底部會位移,從而變為不垂直。但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反導向控制裝置,格構柱被限制在導向筒內,變形程序較小,滿足了施工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質礦產工程公司,未經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地質礦產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5909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開挖地基保護系統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激活前列腺癌特異性免疫反應的試劑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