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噴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動調壓輸油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220454920.7 | 申請日: | 2012-09-08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3237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發明(設計)人: | 孟向明;王海峰;畢榮;劉忠艷;賈魯斌;耿曙光;盧炳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現河采油廠 |
主分類號: | E21B34/02 | 分類號: | E21B34/02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蘭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自噴井 注汽井 井口 自動 調壓 輸油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自噴井和注汽井的井口裝置,特別是自噴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動調壓輸油裝置,能夠有效保證自噴井和注汽井放噴過程中出口壓力穩定,防止因出口輸油管線壓力過高而造成的刺墊子、爆管等事故的發生。?
背景技術
自噴井和稠油井注汽后開始自噴時,地層壓力很高,必須安裝合適的油嘴控制油井生產壓差,地層壓力隨著能量的消耗而逐漸下降,將高壓轉變為低壓生產。眾所周知稠油井管線不暢通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冬季放噴時,管線一旦堵塞,低壓管線就會憋壓,與油嘴前的壓力持平。這時十分容易發生刺墊子、爆管等事故,大量高溫高壓的油氣就會泄露,十分容易發生重大的污染和人身傷亡事故,為此有必要研制自動調壓輸油裝置來保證安全生產、清潔生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噴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動調壓輸油裝置,既可以控制油井的流量,又可以保證輸出壓力的穩定。在油井放噴后,能保證放噴的出液口壓力穩定在安全壓力范圍內,出液口的輸油管線一旦堵塞,本裝置就會自動調壓,切斷進液口的高壓液體,保證處于低壓狀態的出液口輸油管線的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自噴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動調壓輸油裝置包括油嘴套,在油嘴套本體中裝有絲堵和油嘴。在油嘴套的進液流道中裝有減壓閥,控制管路上串連著針閥、彈簧導閥和球閥;將控制管路裝有針閥的一端與油嘴套的進液流道連通,另一端與油嘴套的出液腔連通,在彈簧導閥與針閥之間的控制管路上并聯一條減壓閥控制管路與減壓閥控制室連通。調節彈簧導閥的調壓彈簧,控制減壓閥芯的啟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的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減壓閥安裝在油嘴套的進液流道中,通過調整彈簧導閥來控制出液口的壓力,能夠有效保證自噴井或注汽井放噴過程中出液口壓力的穩定,防止因出液口輸油管線壓力過高而造成的刺墊子、爆管等事故的發生。避免發生重大的環境污染和人身傷亡事故,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參見附圖,自噴井和注汽井井口自動調壓輸油裝置包括油嘴套,在油嘴套本體1中裝有絲堵2和油嘴3。在油嘴套的進液流道中裝有減壓閥,控制管路9上串連著針閥8、彈簧導閥7和球閥6;將控制管路9裝有針閥8的一端與油嘴套的進液流道連通,另一端與油嘴套的出液腔連通,在彈簧導閥7與針閥8之間的控制管路9上并聯一條減壓閥控制管路與減壓閥控制室12連通。減壓閥包括減壓閥芯4、彈簧和減壓閥絲堵5,在減壓閥芯4與減壓閥絲堵5之間安裝彈簧,構成減壓閥控制室12。油嘴套的進液流道呈Z字型,減壓閥芯4裝于Z字型進液流道中,其下部錐體與Z字型進液流道的彎轉處配合。油嘴套的Z字型進液流道的外端是進液口10與井口出油管線連接;油嘴套的出液口11設在油嘴套本體1的側面與出液腔連通并與油井的輸油管線連接。?
當控制管路9從進液口10來液時,流過針閥8進入減壓閥控制室12,出液口11的壓力通過控制管路9和處于常開的球閥6作用到彈簧導閥7上;當出液口11壓力高于彈簧導閥7的設定值時,彈簧導閥7關閉。此時減壓閥控制室12內因壓力升高而關閉了減壓閥芯4,出液口11的壓力不再升高。?
當出液口11壓力降到彈簧導閥7設定的壓力時,彈簧導閥7開啟,減壓閥控制室12向油嘴3排液。由于彈簧導閥7的排量大于針閥8的進液量,減壓閥控制室12的壓力下降,來自進液口10的壓力使減壓閥芯4開啟。穩定狀態下,減壓閥控制室12進液、排液相同,減壓閥芯4的開度不變,出液口11的壓力不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現河采油廠,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現河采油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5492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