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機艙蓋安裝定位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50472.3 | 申請日: | 2012-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651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那春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65/06 | 分類號: | B62D65/0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張小曉 |
| 地址: | 400037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艙 安裝 定位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位工裝,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安裝汽車機艙蓋的定位工裝。?
背景技術
傳統的機艙蓋安裝一般是由后至前依次安裝后車門、前車門、翼子板,然后再安裝機艙蓋,這些都是以調整形式進行安裝。因此機艙蓋的安裝效率低,裝配精度低。?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安裝效率高、裝配精度高的機艙蓋安裝定位工裝。?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安裝效率高、裝配精度高的機艙蓋安裝定位工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艙蓋安裝定位工裝,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和前支架;所述左支架包括左工裝骨架;所述左工裝骨架的后端設置有第一定位塊、第二定位塊、第三定位塊和第四定位塊;?
所述第一定位塊設置于所述左工裝骨架的右側上部;所述第一定位塊設置有用于卡住左側圍頂面的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定位塊設置于所述左工裝骨架的后端面中部,以頂住左側圍的前端面;所述第三定位塊設置于所述左工裝骨架的左側下部,以頂住左側圍的前?端面;?
所述第四定位塊設置于所述左工裝骨架的右側下部,以使所述左支架可支承于車身上;?
所述左工裝骨架的前端下部設置有第五定位塊;?
所述第一定位塊、第四定位塊和第五定位塊構成三角形結構,從而使所述左支架可支承于裝好車門的車身上;?
所述左工裝骨架在所述第五定位塊的前方設置有第六定位塊;所述第六定位塊上設置有可與機艙蓋后部下方車身定位連接的第一定位銷;?
所述左工裝骨架在所述第五定位塊的上方橫向設置有第七定位塊;所述第七定位塊設置有可支承機艙蓋后部尖角區域的支承面;?
所述第七定位塊的后側設置有第八定位塊;所述第八定位塊沿左右方向設置有與第七定位塊平行的鉸接槽;所述鉸接槽中設置有用于貼合機艙蓋后部尖角的定位擋塊;?
所述右支架與所述左支架結構對稱;?
所述前支架包括前工裝骨架;所述前工裝骨架的前端設置有可與機艙蓋前端定位的第二定位銷;所述前工裝骨架的左右兩端的下部設置有可與機艙蓋前部下方車身定位連接的第三定位銷和第四定位銷;?
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和前支架按三角形分布。?
采用上述結構,可改變傳統安裝工藝,當裝完汽車的前門后,可直接對機艙蓋進行定位安裝,再以機艙蓋、前門為基準調整翼子板與其的配合,從而提高安裝效率和裝配精度。?
為便于操作,提高安裝效率,所述前工裝骨架的后端設置把手。?
所述左支架設置于機艙蓋的左側;所述右支架設置于機艙蓋的右側;所述前支架設置于機艙蓋的前部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效率高,裝配精度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左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右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前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左支架的定位擋塊處于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處于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機艙蓋安裝定位工裝,包括左支架100、右支架200和前支架300。左支架100包括左工裝骨架1,左工裝骨架1的后端設置有第一定位塊2、第二定位塊3、第三定位塊4和第四定位塊5。?
第一定位塊2設置于左工裝骨架1的右側上部;第一定位塊2設置有用于卡住左側圍頂面的第一卡槽21。?
第二定位塊3設置于左工裝骨架1的后端面中部,以頂住左側圍的前端面;第三定位塊4設置于左工裝骨架1的左側下部,以頂住左側圍的前端面。?
第四定位塊5設置于左工裝骨架1的右側下部,以使左支架100可支承于車身上。左工裝骨架1的前端下部設置有第五定位塊6;?
第一定位塊2、第四定位塊5和第五定位塊6構成三角形結構,從而使左支架100可支承于裝好車門的車身上。?
左工裝骨架1在第五定位塊6的前方設置有第六定位塊7,第六定位塊7上設置有可與機艙蓋后部下方車身定位連接的第一定位銷7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504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