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音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46084.8 | 申請日: | 2012-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414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凌峰;溫建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20 | 分類號: | H04R1/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易釗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式通訊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便攜式通訊設備的音腔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通訊設備結構腔體都是采用密封式的后腔設計,腔體設計一般只有一個密封的后腔,而且只利用喇叭的前面發聲,這樣后腔的聲波不能輻射出去,聲能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導致整個后腔的聲能都被損耗了,腔體的效率相比之下顯得較低;另外由于后腔是密封的,箱內的力順會使揚聲器單元振動系統原來的力順降低,阻尼增大,從而使整個系統的諧振頻率升高,因此,低頻效果就變差。而且這種結構腔體只適合一些體積較大,腔體體積足夠的設備,對于小體積的通訊設備,由于腔體空間不足,要想改善音質效果,提供低頻部分及整體效率,就必須增大腔體的體積,但受到整機的空間限制,因此現有的結構腔體就顯得不足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音腔結構低頻效果差、整機效率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種音腔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音腔結構,包括側壁上開設有出音孔的主機體、以及設于所述主機體內的揚聲器;所述側壁與所述揚聲器的一側之間設有一定間隙以形成前音腔,所述揚聲器的另一側設有通過唯一的間隙與所述前音腔連通的后音腔,所述揚聲器上設有至少一個從所述前音腔向所述后音腔延伸的導音管。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導音管呈L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該音腔結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主機體內的PCB板,所述PCB板的一側與所述主機體底部的內側壁貼合,所述揚聲器的一側與所述主機體頂部的內側壁貼合,所述PCB板與所述揚聲器之間設有用于連通所述前音腔與所述后音腔的所述間隙。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揚聲器朝向所述主機體左側的外表面上還貼覆有揚聲器墊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揚聲器與所述主機體頂部內側壁貼合的位置還涂覆有密封膠。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主機體側壁的內側壁上還貼覆有將所述出音孔遮蓋住的喇叭網。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出音孔與所述喇叭網貼合的邊緣還涂覆有密封膠。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主機體內部設有用于固定所述揚聲器的固定部,所述揚聲器通過支撐墊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音腔結構,其中,所述主機體包括一側開放的前蓋、以及扣合在所述前蓋開放側的后蓋,所述后蓋與所述前蓋之間還設有硅膠墊圈。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音腔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的前音腔通過導音管與后音腔相連,利用揚聲器的振動使導音管與后音腔產生共振,從導音管輻射出足夠能量的聲波,然后與前音腔輻射的能量聲波疊加,從而提高低頻,改善了小音腔低頻不足效率不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音腔結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音腔結構優選實施例圖1中A部位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同時參見圖2,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該音腔結構包括側壁101上開設有出音孔的主機體100、以及設于主機體100內的揚聲器200。本實用新型為了敘述方便,以圖1中的視圖方向為準,因此主機體100的側壁101是圖1中主機體100左側的側壁。主機體100可以是各種便攜式通訊設備的主體,例如手機、對講機等等。側壁101與揚聲器200的一側之間設有一定間隙以形成前音腔102,揚聲器200的另一側設有通過唯一的間隙106與前音腔102連通的后音腔103,揚聲器200上設有至少一個從前音腔102向后音腔103延伸的導音管104。前音腔102與后音腔103通過唯一的間隙106連通,利用揚聲器200的震動使導音管104和后音腔103產生共振,從導音管104里輻射出足夠能量的聲波,并且與前音腔102輻射的能量聲波疊加后,使疊加后的能量更加強大并且低頻也提高了,從而使小音腔低頻不足效率不高的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導音管104的數量和形狀并沒有限制,設計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音效要求來決定導音管104的數量,當有多個導音管104時,可以采用并排設置在揚聲器200上的布置形式。在本實施例中,導音管104呈L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460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