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后把手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41563.0 | 申請日: | 2012-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474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宇;馮渝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至信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3/02 | 分類號: | B60N3/02;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112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把手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裝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來安裝汽車后把手的支架。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政府條例的出臺,在汽車研發過程中,如何在發生碰撞時保護駕駛者與行人的安全已成為汽車生產者首先考慮的問題。汽車后把手是汽車車身上的一個重要部件,主要供乘客拉關車門之用。現有技術中,后把手通過多種結構固定至車輛車門內板,使得后把手周邊的區域非常的堅硬,在汽車后門與行人發生碰撞時,這會使乘客的受傷結果更加嚴重。
因此,需要對汽車后把手的安裝結構進行改進,使其結構簡單,連接方便,不但能使汽車后把手穩固的與汽車內板相連接,還能夠考慮到行人的安全,在汽車側身與行人發生碰撞時,起到減小行人身體傷害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后把手支架,結構簡單,連接方便,不但能使汽車后把手穩固的與汽車內板相連接,還能夠考慮到行人的安全,在汽車側身與行人發生碰撞時,起到減小行人身體傷害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把手支架,包括用于與車門固定連接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后把手的安裝孔Ⅰ。
進一步,所述安裝板上開有預沖孔,所述安裝板通過穿過所述預沖孔的自攻螺釘與車門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安裝板開有所述預沖孔的區域向內形成不規則凹陷。
進一步,所述安裝板為倒U形結構,包括相對平行設置的翼板Ⅰ和翼板Ⅱ以及連接所述翼板Ⅰ和翼板Ⅱ上部相對長邊的弧形板,所述預沖孔和所述安裝孔Ⅰ均設置于所述翼板Ⅰ。
進一步,所述翼板Ⅱ與所述不規則凹陷相對應的區域形成開口,所述翼板Ⅱ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門內板固定連接的安裝孔Ⅱ。
進一步,所述安裝孔Ⅰ和安裝孔Ⅱ均為方形孔。
進一步,所述預沖孔孔徑為4.8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把手支架,通過倒U形結構的安裝板實現后把手與車門內板的連接,不但能使汽車后把手穩固的與汽車內板相連接,還能夠考慮到行人的安全,在汽車側身與行人發生碰撞時,起到減小行人身體傷害的作用;并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連接方便,便于拆卸和安裝。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背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背向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汽車后把手支架,包括用于與車門固定連接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后把手的安裝孔Ⅰ4;裝配時,安裝板與車門固定,汽車后把手通過安裝于安裝板安裝孔Ⅰ的安裝卡子與安裝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指內外是與汽車整車結構上的內外方向相一致;
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板上開有預沖孔5,所述安裝板通過穿過所述預沖孔5的自攻螺釘與車門固定連接;安裝簡單方便,連接牢靠穩固;
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板開有所述預沖孔5的區域向內形成不規則凹陷6;為自攻螺釘的安裝預留裝配空間;
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板為倒U形結構,包括相對平行設置的翼板Ⅰ1和翼板Ⅱ2以及連接所述翼板Ⅰ1和翼板Ⅱ2上部相對長邊的弧形板3,所述預沖孔5和所述安裝孔Ⅰ4均設置于所述翼板Ⅰ1;倒U形結構的安裝板在完成與車門內外板的裝配后,內部形成一個緩沖空間,在汽車后車門與行人發生碰撞時,汽車后把手支架可在一定程度上向車身內部擠壓變形,減小對行人的碰撞傷害;
本實施例中,所述翼板Ⅱ2與所述不規則凹陷6相對應的區域形成開口,所述翼板Ⅱ2上設置有用于與車門內板固定連接的安裝孔Ⅱ7;開口的結構可起到方便自攻螺釘安裝的作用;所述翼板Ⅱ2與車門內板可通過安裝安裝孔Ⅱ7內的螺栓或螺釘可拆卸式連接,只要能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均可;
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孔Ⅰ1和安裝孔Ⅱ7均為方形孔;利于標準件的安裝拆卸;
本實施例中,所述預沖孔5孔徑為4.8mm;當預沖孔的孔徑保持在4.8mm時,可以保證扭矩大于7NM,進而,自攻螺釘的連接固定更加穩固牢靠。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至信實業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至信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415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