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管空氣冷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39385.8 | 申請日: | 2012-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9284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闞進;方業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豐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9/18 | 分類號: | F28F9/1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華保;袁由茂 |
| 地址: | 23000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氣冷卻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冷卻器,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凈化設備的密封效果更好的多管空氣冷卻器。?
背景技術
由于受濾袋耐溫特性的影響,高溫煙氣在進入袋收塵器之前,必須做調質處理,通常選用的辦法就是利用多管空氣冷卻器對煙氣進行冷卻處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單位時間內被處理煙氣的體積,使袋收塵器不會選型過大,造成浪費;另一方面又可以對煙氣進行預沉降處理,減少濾袋的負荷,起到保護濾袋的作用。冷卻器工作中,其冷卻管和支撐框架所接觸的介質溫度相差很大,因此,各部分的膨脹量也就相差很大,尤其是冷卻管溫度較高,膨脹量遠大于支撐框架,而冷卻管和支撐框架是構成設備的主要部件,如果簡單的將冷卻管和支撐框架焊接成一個剛性整體,制作上毫無問題,但這種結構的冷卻器實際上根本不能使用,因為,冷卻管和支撐框架各自的膨脹量相差很大,會使整個冷卻器內部產生巨大的內應力,造成焊縫開裂、材料彎曲或斷裂、密封失效等嚴重后果。以前多采用冷卻管一端密封焊、固定,冷卻管的另一自由端用填料加壓蓋密封,冷卻管可通過密封填料自由伸縮,這種方法雖然解決了冷卻管伸縮問題,但存在以下缺點:⑴填料加壓蓋的密封可靠性較差,加上人工填塞填料的操作不當,往往出現泄漏現象;⑵填料加壓蓋的密封方式造價很高,壓蓋需要專門模具沖壓,多孔板上焊接很多壓緊螺栓,還要采購特殊的耐高溫密封填料;⑶安裝維護也很不方便,由于冷卻管間距不大,嵌入密封填料并壓緊壓蓋時,觀察及操作都很不方便,也降低了密封的可靠性,且不方便檢查和整改。?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密封性能更好的多管空氣冷卻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多管空氣冷卻器,包括支撐框架,冷卻管和多孔板,所述冷卻管連接在所述多孔板上,所述多孔板與支撐框架之間設有彈性過渡件。所述彈性過渡件為板簧,所述彈性過渡件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多孔板和支撐框架上;其兩端分別焊接在多孔板和支撐框架上。?
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多孔板和支撐框架之間加入彈性過渡件后,冷卻管與多孔板的密封焊質量可控,空氣冷卻器的密封效果好,而溫差引起的膨脹量可由彈性結構全部消化吸收,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多管空氣冷卻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多管空氣冷卻器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冷卻管,???2.支撐架,??3、板簧,????4、多孔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的為現有中常用的多管空氣冷卻器,是將冷卻器中的冷卻管1一端密封焊、固定,冷卻管1的另一自由端用填料加壓蓋密封,冷卻管可通過密封填料自由伸縮,這種方法雖然解決了冷卻管伸縮問題,但存在以下缺點:⑴、填料加壓蓋的密封可靠性較差,加上人工填塞填料的操作不當,往往出現泄漏現象;⑵、填料加壓蓋的密封方式造價很高,壓蓋需要專門模具沖壓,多孔板上焊接很多壓緊螺栓,還要采購特殊的耐高溫密封填料;⑶、安裝維護也很不方便,由于冷卻管間距不大,嵌入密封填料并壓緊壓蓋時,觀察及操作都很不方便,也降低了密封的可靠性,且不方便檢查和整改,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多管空氣冷卻器是在圖1中的多管空氣冷卻器上局部改進,區別之處在于如圖2所示的一種多管空氣冷卻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包括冷卻管1,支撐框架2和多孔板4,冷卻管1連接在所述多孔板4上,多孔板4與支撐框架2之間設有彈性過渡件,彈性過渡件可以選用彈簧、板簧等彈性件,本實施例優先選用板簧3作為彈性過渡件,板簧3的兩端分別密封焊接在多孔板4和支撐框架2上,多管空氣冷卻器的冷卻管1和支撐框架2之間焊接上板簧3后,多管空氣冷卻器可以完全實現高溫含塵氣體和冷卻風隔離,而熱膨脹引起的膨脹量則由板簧3消化吸收,不會產生內應力,此種結構,密封可靠,無特殊密封填料。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豐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合肥豐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393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