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行星錐齒輪球面接觸面積檢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32959.9 | 申請日: | 2012-08-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575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夏漢關;張艷偉;王小乾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太平洋齒輪傳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26 | 分類號: | G01B5/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5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星 齒輪 球面 接觸 面積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著色測量機械零件配合表面接觸面積的檢具,具體地講,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行星錐齒輪球面接觸面積檢具。
背景技術
汽車差速器中的行星錐齒輪背面為球形面,該球形面與配合面接觸面積是評定行星錐齒輪質量指標之一。為了達到行星錐齒輪的球面加工質量,本行業普遍使用數控車床切削加工成形,盡管數控車床批量加工質量穩定,完全能達到預期設計精度。但是,對行星錐齒輪與配合面接觸面積檢測不能少。現有技術采用行星錐齒輪與凹模磨合檢測,此結構簡單、檢測容易,能夠做到有效檢測,但檢測質量穩定性差。究其原因是現有技術在行星錐齒輪與凹模之間缺少中心軸定位結構,配對磨合時易發生竄位,磨合后的接觸面積不能真實反映實際相配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同軸配對磨合的行星錐齒輪球面接觸面積檢具,該檢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檢測質量穩定。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行星錐齒輪球面接觸面積檢具,它由凹模和芯軸組成。改進之處在于:所述凹模軸向設有三個同心聯體腔,頂面為球形凹腔,底面為工藝孔,中間的軸向通孔貫通球形凹腔和工藝孔。所述芯軸為圓柱軸安插在凹模軸向通孔中,芯軸頂節從凹模的球形凹腔中露出,構成待檢工件的軸定位旋轉結構。
上述結構中的芯軸為下大上小的三節聯體軸,中節與凹模的軸向通孔配合定位,頂節從凹模球形凹腔露出與待檢工件內孔間隙配合,底節為工藝軸段。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軸定位結構簡單,定位準確;
2、軸向裝卸工件,操作簡便,檢測效率高;
3、在定位條件下檢測,檢測精度高,能夠客觀反映質量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所示行星錐齒輪球面接觸面積檢具,它由凹模1和芯軸2組成。所述凹模1軸向設有三個同心聯體腔,頂面為球形凹腔,底面為工藝孔,中間的軸向通孔貫穿球形凹腔和工藝孔。本實施例中待檢工件3是一種球面半徑為SR41.6mm的行星錐齒輪,所以選定球形凹腔尺寸為SR41.6mm的凹模1。所述芯軸2為圓柱軸,是一種下大上小的三節聯體軸,中節與凹模1的軸向通孔配合定位,頂節從凹模1球形凹腔露出,待檢工件3內孔與芯軸2頂節間隙配合構成軸定位旋轉結構。芯軸2底節為工藝軸段,設有配合要求,僅限制芯軸2不能向上軸向抽出。
檢測時,為了更清晰展示工件3球面與凹模1的接觸面積,可在工件3球面上預涂色,然后再插裝到芯軸2上與凹模1作定位接觸旋轉,卸下工件3可從球面著色損失量界定接觸面積的量。
本實用新型在定位條件下檢測,檢測精度高、效率高,能夠客觀反映工件3的實際質量,最重要的是本實用新型對檢測條件要求低,可在生產現場用于檢測,具有很好的實時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太平洋齒輪傳動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太平洋齒輪傳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3295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衡的兩用板結構
- 下一篇:行星錐齒輪內孔同軸度工位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