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真空泄漏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432280.X | 申請日: | 2012-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00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楊之明;劉奕俊;邵鳳琦;李志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炫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12 | 分類號: | G01M3/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閆俊芬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區八***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真空 泄漏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真空泄漏檢測裝置以及利用該真空泄露檢測裝置的檢漏方法。
背景技術
在工業系統中,真空分離提取裝置是常用的設備之一。在鴯鹋油的精煉過程中同樣需要真空分離提取裝置。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真空分離提取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真空分離提取裝置包括進料桶1、預真空提取機構2、真空提取機構3和出料存儲桶4,其中所述的預真空提取機構和真空提取機構由與其連通的真空泵8保持一定的真空度,所述的預真空提取機構與進料桶經由管路相連通并在管路中設置輸送泵5以將進料桶中的物料排入預真空提取機構2內,進行預定的處理后其經由連通至真空提取機構的管路借助輸送泵6排入真空提取機構3中,經過真空提純處理后借助輸送泵7將真空提取機構3內部的提取物經管路排入出料存儲桶4中。
但是,在真空分提取裝置中,需要連接若干管路及桶等,就必然會有許多接口,盡管采取各種密封措施,仍然會有泄漏。因為要檢測的泄漏點比較多,判定是哪一個點泄漏是非常困難的,雖然可以使用真空泄漏測試儀,但是,除了價格昂貴之外,還要采取若干配合措施,非常繁雜還要投入大量資金。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成本低的真空泄露檢測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真空泄露檢測裝置,包括主管、止回閥、減壓閥和氣源,所述的主管一端可與真空分離提取裝置的接口密封連接,另一端經止回閥和減壓閥后連通至氣源,在所述的主管上設置有氣壓計。
所述的氣源為氣泵。
在所述的主管上還設置有過壓保護裝置。
所述的過壓保護裝置包括與所述的主管連通的支管以及密封地固定設置在支管端部的氣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泄露檢測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便利,外在配套設備少,檢測成本低。而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方法采用向真空分離提取裝置內充入一定壓強氣體,可使得密封性檢測變得簡單明了,提高了檢測效率,同時為企業節省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真空分離提取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泄露檢漏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真空泄露檢測裝置包括主管10、止回閥11、減壓閥12和氣源13,所述的主管10一端可與被檢測設備,如真空分離提取裝置的接口密封連接,另一端經止回閥11和減壓閥12后連通至氣源13,為檢測所述的主管10內的氣壓,在所述的主管10上設置有氣壓計14。
其中,所述的主管采用鋼管制成,所述的氣源為氣泵或者其他可提供一定壓強氣體的裝置。
真空分離提取裝置在正常使用時內部為真空態,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采用反向思維,選擇真空分離提取裝置的一個空置接口,若沒有空置接口可以拆卸一個可靠的接口,然后使之與主管密封連接以給真空分離提取裝置內部加一定壓力,同時在所有的接口處涂抹肥皂水,即可簡單明了地檢測各接口有無泄漏。凡是有氣泡冒出的地方,就有可能泄漏,需要拆卸重新安裝。
為了保證不會因向真空分離提取裝置內部充入較大壓強而損壞待檢測設備,所述的氣源的空氣壓力比較低,同時可以以根據不同的設備調節減壓閥以避免意外發生。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主管上還設置有過壓保護裝置以保證待測設備和檢測裝置的安全。具體地說,所述的過壓保護裝置包括與所述的主管連通的支管16以及密封地固定設置在支管16端部的氣球17,若主管內壓力過高時,氣球就會爆破向外排氣,以保護被檢測的設備,利用氣球作為保護裝置,可使得穩定性提高,同時降低使用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炫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炫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43228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